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析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大纲、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如何才能贯彻这种理念,怎样使理念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关键,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

  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从而推动高考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是深刻的,全方位的,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的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这是必要的自我更新。面对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教师应做出选择。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1.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习的平等参与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知识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旧观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新的课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师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如何诱导?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但在新课程中,教师应主要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运用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启发,但要做到“点到即止”,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教师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证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去享受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从教材的执行者到教材的开发者
  由于“课改”,化学教材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开展与课程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小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与社区的联系更密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更贴近。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主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校园环境和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二是校外,社区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三是网络资源。教师不仅要了解情况,而且要敏锐地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从仅注重学科教学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搞好课改实验的根本出路贵在“研究”和“尝试”。要有大胆的探究创新意识和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要有敢于实践,不畏惧失败的精神和勇气。新的课程已经明确给出科学研究是一种学习活动。其实施程序与科学研究方法一致。因此不懂科研的教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更是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原来单一的学科知识无法适应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学科教学中围绕教材、资料和高考绕圈子的做法不能胜任新课程发展的要求。谁不重视科研能力培养,不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不重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一轮改革中就可能被淘汰,这是一个关系到教师队伍的重新整合的问题。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促进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主渠道在课堂。
  总之,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学校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要教给学生终身所需要的学科知识。“终生教育”的思潮已不仅仅是个别学者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正为各国政府所接受,并通过强大的行政手段转变为各种教育制度。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必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大纲、新教材实施策略,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重心由传授固有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新型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以及如何生存。 因此在我们新课程的改革中,应该早介入,真落实,以观念的改变促进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打破传统模式,为新观念的实施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 华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实施方略 中小学管理” 2001年7月
  3.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队伍建设”
  4. 禾子     “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走进化学新课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识字快乐,快乐识字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学生评价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