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应准确、鲜明、生动,有启发性、激励性、悬念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这种语言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室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正确理解、贯彻如下几个原则,是可以提高教学语言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

  启发性原则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寓有深刻含义灵活的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广泛的联想,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故设悬念,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年、月、日”时,是这样运用启发性语言:“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他出生到2000年2月底刚好过完第19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时老爷爷究竟多少岁?”学生听了感到奇怪,于是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心理上的悬念,教师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进行启发,秘密在2月底,2月底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自然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造性地理解知识,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教学“文字叙述题”时问“35-12=?你能说出多少种不同的叙述方法?”经过讨论学生提出各自的叙述方法:(1)35减12的差是多少?35减12得多少?35减12结果是多少?(2)被减数是35,减数是12,差是多少等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学生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它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生动性原则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在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如在教学把7、8、15写成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时,学生很容易出错,于是我给学生打了一个比喻:妈妈是15,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7,一个是8。哥哥带弟弟去找妈妈,那就是8+7=15;弟弟带哥哥去找妈妈,那就是7+8=15;妈妈带弟弟去玩,把哥哥留在家写成式子:15-7=8;妈妈带哥哥去玩,把弟弟留在家写成式子:15-8=7。运用巧妙的启发、形象的语言,将生动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枯燥的数学道理,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数学,将学生带入神奇的数学王国,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的真谛。

  情感性原则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夹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

  “教师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富有情趣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关爱的眼神、亲切的抚摸,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激起学习的热情。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我常常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谁愿意把道理讲给大家听?”、“谁来当小老师说说错在什么地方?”、“谁来争取这次机会”、“看谁最先发现规律”、“谁有不同的想法”、“你真聪明,你真棒”。在鼓励学生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听得更认真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更应当艺术性地运用教学语言,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低年级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    下一篇:数学作业中的评价语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