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标已经实施十年了,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言堂” “满堂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教师辛苦,学生茫然,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如何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现状,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新课标下如何构建语文课堂。

  一、构建语文课堂的涵义

  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具有未定义性,其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是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阅读不是被动的反应,不是教师外在的灌输而是主动的参与,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与对话。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有因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达成视界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因此,我们主张要由传统的“老师的课堂”走向“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由传授型转入对话型的课堂。

  二、传统的传授型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误区

  在传统教育中,许多课堂是老师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文本内容,学生机械地做笔记,机械地接受老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老师就是权威,就是一切。学生们一味地吃着老师“送”过来地东西。他们不敢发问、不会发问、也不需要发问。学生的思想是被禁锢了,他们的思考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也是被动的,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此,由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从“模具”出来的产品,呆板、统一、缺乏活力与新意。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样的人才势必遭到淘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人们如梦中惊醒,恍然大悟,纷纷效仿。这一理论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但是,许多人一改所有传统的教育方式,把这种“提问式”课堂教学方式照般过来,不假思索,不讲求方法,势必走向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误区:

  误区一:课堂变成“自由市场”。

  所谓“自由市场”,关键在于“自由”二字。市场中什么人都有,什么事儿都有,什么声音都有。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课堂变成这样,那就是弄巧成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是浪费时间。这种“自由市场式”课堂的产生,主要责任在于教师。教师没有扮好自己的角色,没有起好引导作用。有的学生不会发问乱发问,哗众取宠。还有的是你提问,我不会答,干脆起哄。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是他不会,而是他根本就没有用大脑思考随便说说。有的学生提问不着边际,或者过于深奥。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好,没有把握分寸与尺度,课堂就会变成“自由市场”,学生一节课下来是一无所获。

  误区二: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与上述课堂相反,有的课堂会变成一潭死水。老师启发,学生启而不发,课堂上静的可怕。老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不是学生不愿意发问,而是他们不会发问,不敢发问。这时候老师仍然是威严的化身。他们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也害怕老师鄙夷的目光。老师永远高高在上,高不可及,学生只是俯首的臣民。他们唯唯诺诺,不敢发问,缩在一角,希望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出现,但那个人绝对不是自己。他们没有发问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课堂。

  误区三:课堂“换汤不换药”。

  许多人想学习模仿这种教育模式,但实际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所有的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学生一下子解答不出来,教师急于解答,真正学生自己的发问,自己的解答少之又少。这样其实是变相的传统的教育方式。

  三、实施对话型课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可行性、实效性。因此我们的态度是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但实践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否则就会劳而无功。要真正地把“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对话型的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带入我们的课堂,并使之行之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很多年来,我们从传统教育中获取益处,但世界在不断地进步,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日益显示出它的弊端,新的事物必然会代替旧 的事物。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而不必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愿放手。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去勇于接受新的事物,转换自己的角色,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不再是以前的“传授者”,我们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2.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到了高中都不知道语文到底该学些什么,怎样学,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面对一个文本,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看完了文本,似懂非懂。他们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自己那些地方有疑问。所以平时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成了习惯的东西,就会运用自如,不会感到陌生、棘手。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育中,老师高高在上,老师是权威,老师是所有权利的拥有者,学生是无权发言者。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和谐的。只有更新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一位置上,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学习。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参与学习者,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与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学有所得。这样,老师的角色一转化,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心灵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肯定学生所思所问,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我在教陶渊明的《饮酒》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能不能换成“望”?这一问题的提出,其他同学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设计好的答案是:“望”是有意而为“见”是无意为之。但我想听听学生的心声,说不定他们的理解更合理。果然,有几个人的答案非常令人满意,其中一个是:“望”是从远处看。见,只是一般的看。这里用“见”最好。说明“我”的心与庐山很近,因为他喜欢这种隐居生活。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他的思考很深入细致。同时也说出了我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因为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领悟能力、社会经验、知识背景等等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答案就会各有千秋。这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是他们思想的放飞。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改变,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型课堂模式被强化。它需要教师有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调控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熟悉教材和教学程序,善于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轻就熟地指导学生质疑问惑。这种对话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实践,实施对话型课堂一定能实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课外阅读对高中生写作的帮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