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环保理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5-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华民族“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优秀传统的延续。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理所当然的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寓环境教育于中学语文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环境教育情况的分析,阐明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客观性、可能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教育渗透 学科教学

  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自然的惩罚和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主宰、征服转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环保是一件大事,需要每一个小我都来参与。”文化名人朱德庸如此说。的确,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而环保教育则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充分依托语文文本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既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学习前人留下的优美文学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并通过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进而产生保护美的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一、分析文本内涵,挖掘环保因素

  语文课程的学习,在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它所包括的信心、情感、成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比知识更深远的影响,因此,只要能体现出自然、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都是成功的教育,环保教育亦如此。在中学的语文课文中存在着众多经典凝练又富环保理念的课文,作为语文教师,应通过分析文本,深入的挖掘课文中所体现的环保理念。如古文《三峡》,它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之一,也是初中阶段的一篇重点文言篇目。它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文章富有诗情画意,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和谐自然的画面,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讲授此篇文章,在分析透彻文本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实中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三峡工程建设重大意义的理解。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但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双丰收必将带给学生更多的震撼。

  二、精析阅读理解,渗透环保理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文本“画面美”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从抒发情感,无从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奔流不息的大河,就不能引发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慨叹;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以及岳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可见,环境孕育了诗人,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自然与人是如此相辅相成,唇齿相依!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被动的选择。

  中学课文中《治水必躬亲》,其所讲授的水患问题,由来已久,我们在赞扬海瑞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精神的同时,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思人类的行为,其实我们何尝又不是索取于大自然,又偿还于大自然呢?思绪从远古拉回到现代,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有多少不是以简单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若不想重复,只能寄希望于决策者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学作为基础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意识到在语文文本解读中渗透环保理念,很有必要,也十分必要。利用《阿里山记行》、《小石潭记》、《蓝蓝的威尼斯》中优美景物的描写,帮助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美景,学习《明天不封阳台》、《幽径悲剧》,在沉思中感悟愚氓灭美的悲剧,反思人类获取于自然,破坏自然的行径。人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不仅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需要。

  三、开展专题学习,研究环保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专题,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探究环保策略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八年级下学期的《鸟》专题,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四个板块对专题进行了分解,并在分析的同时提出了有建设性理念的环保策略。

  专题按照:观鸟——咏鸟——读鸟——议鸟——写鸟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领会深意,感受生活,关爱生命,关注环保,学会做人。

  (一)观鸟——展示

  设计说明:通过观鸟,意在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欣赏到鸟的美丽,产生爱鸟之情。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咏鸟——积累库

  设计说明:通过收集咏鸟的诗句、谚语、成语、俗语等,意在促使学生积累和传承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延伸和扩展学生的视野,体会鸟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知识。

  (三)读鸟——阅览室

  设计说明:意在使学生在更大更多的范围内了解鸟的知识,体会鸟文化的内涵。拓展思路,由单纯的鸟涉猎到和环境保护有观点层面。

  (四)议鸟——问题屋

  设计说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了“议鸟”上。以思考、交流、讨论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提炼,促使学生思考、关注鸟的命运,而且把这种关注化作爱鸟、护鸟的行动。

  (五)写鸟——练功房

  设计说明:写鸟,写“倡议书”,意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整理、提炼活动中的感悟,训练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要有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环保行动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因此,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并对遭到破坏的环境产生怜悯之情,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

  在利用手抄报、环保知识小竞赛等活动之余,我们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对母亲河“安阳河”进行了考察。

  安阳河,古称洹水,是安阳的母亲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贞,其咬于洹泉”的字名,这说明洹河见之于文字记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安阳河曾对中国古代殷邺文化以及安阳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它灌溉了两岸肥沃的土地,调节了雨量和气候,又是工业用水、水产、航运及秀丽景色的代名词,对安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昔日安阳河,清彻透底,蜿蜒东流,每当云雾升起,从远眺望,如同玉龙飞腾,日睛云开,涓流淌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加之浣纱少女用清脆的歌喉,唱一支悠悠溪曲,更显出洹水的情韵。洹水之美,光色之丽,深深的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但由于历史原因,安阳河河槽上宽下窄,坡度上陡下缓,过流能力上大下小。到了安阳城区段,河道弯曲,河槽狭窄,加上人为原因,常因连降暴雨或上游堤防决口造成安阳河水患频频发生,仅近代就发生过数十次大水灾。另外,由于安阳河水水质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城市和整个流域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此,安阳市政府对安阳河进行了“三阶段综合治理目标”。

  通过对安阳河形成、历史作用,在安阳经济发展中作用以及现今对安阳河的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加强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也以鲜活的身边的实例教育了学生,强化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的惩罚和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主宰、征服转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迫切需要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关心”。不仅关心你、我、他,而且关心物种、生物圈、地球,培养他们既懂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懂得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在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同时,成为维持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所以我们崇尚环保教育,社会呼唤环保教育,低碳生活方式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愿环保教育为语文学科撑起一片蓬勃、清新的绿荫。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对话教学在语文思辨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