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的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愉悦中达到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认知能力。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做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我在教学“第几”和“几”时,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逍遥津公园’去看大熊猫。”学生一听,可高兴啦!我又说:“进公园要买票,你们每一组推选一人来买票。”我当售票员,选好的五位同学排成一排。让同学们依次说说排在第一的是谁?排在第二的是谁?……甲排在第几?乙排在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一共有几人?在强烈的生活现场气氛中让学生感悟到“第几”和“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调皮”向我举手:“老师,两个人可不可以都排在第二呢?”“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我询问。“两个人长在一起了。”举报的孩子回答。你能说这孩子捣乱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哦,当然可以。”我没有否认那个孩子的意见,因为的确有长两个脑袋的畸形人存在,儿童在一些动画片中见到过。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

  二、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事实上,信息时代教师的权威地位已被学生动摇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在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这样的题目,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食物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有一两道是没有得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问题会叫嚷道:老师有一道题无法连线。如果这时教师说:“不能连就放在一边吧”那也无可厚非。相反,如果这时教师以研究者心态对待的话,问一问那该怎么办才好呢?小熊猫没有吃的饿死了怎么办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告诉老师吗?这样,小朋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小熊猫身上的算式;有的小朋友说改一下竹子上的得数,有的小朋友还会想出给小熊猫重新画一棵竹子写上正确的得数等等许多我事先想不到的办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而且也能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将新课程有效实施。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在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例如,教学“100以内的数数”,难点是进位数,即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边摆边数,如数到19时,让学生想想再添上一根小棒后单根的小棒有几根?10根单根的小棒可以怎样?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多少?求现在有几个十呢?就是几十?从操作实践中,学生理解满十向前进一位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尊重者和赞赏者。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1.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有过错的学生;5.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过去经常这样做,在给小学一年级上数学课时带上许多自制(剪纸)的小玩具,这是为了奖励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玩具”奖励给该学生生。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然而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在递给学生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掉在地上,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我接了过来,什么也每说继续朝要奖励的学生走过去。这个时候,我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玩具”,或者说声“XX真是个好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奖励或鼓舞。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要突破这一步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我的课堂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老师的赏识,在乎老师对自己获取的成绩的肯定。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课适当用多媒体的好处    下一篇: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