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崔伟花

  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我们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结合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紧密接触中的点滴尝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并且使师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紧密接触中体验成功的满足,创造的愉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创新 信息素养 师生能力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姿态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面对五彩纷呈的信息技术,有些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了,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该如何去上?有的语文老师更是大叹“信息技术猛于虎”,不知道今后的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好像面临生死攸关的挑战。传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中的学校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的,一个人通过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在社会中生存、工作的需求。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高技术、高学历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里,对劳动者知识和技术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这也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正如日本学者增田米二认为的那样: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唯有实施信息素养的教育。换句话说,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为信息技术的教育。这种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因而我们怕信息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积极地面对,躲不开他就要利用它,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我们不能再敬而远之了,要走近它,抱住它,和它亲密接触。不仅要允许信息技术进入语文学科,而且语文学课要主动地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我们必须正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学科课程教学带来了春天。

  一、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设思维训练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大脑高级思维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实验的第一步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开设思维训练课。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一系列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案,选择媒体的最佳组合,适时适量地把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并将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达到优化训练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个性,敢于冲破思维习惯的牢笼,学会从不同角度开拓新的思路,懂得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方法,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懂得巧妙组合可创新的道理,教给学生学会用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拓宽创新的领域,或用他山之石以攻玉,或用移花接木出新招。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新能力和学习效果则事半功倍。

  思维的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就此举例阐述:所谓的思维的灵活性即灵活地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被常识束缚,不固执于一种成见之中。思考问题一旦受阻,能巧妙地转向新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面对难题,能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这是灵活性创新思维的成果。而多媒体思维训练课则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能围绕这个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尽可能多的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求得多种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概念。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能够提出新的构思和新的方法。并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独创性。这种创新方法应用于作文效果甚佳。我们在实验中,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变换出多姿多彩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撩起学生纷至的创作灵感,诱发其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一批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独到的佳作便会应运而生。

  信息技术在此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指导学生写作《绿叶的联想》时,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大显神通。先用VCD中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导入情境,再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叶魂》,并链接植物网站,搜索并了解植物的生长史,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尽可能多对绿叶进行联想,并用屏幕上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灵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由叶及花、由叶及果、由叶及根、由老叶及新叶、由叶及秋、由叶及大地等等进行多角度联想,提炼出以花喻人、甘作陪衬;以果喻人,无私奉献;以根喻人,叶落归根;以老叶喻人,无私让贤;以秋喻人,一叶知秋;以叶与大地的关系设喻,来体现绿叶对根的情意等等不同走向、多元化的立意,使发散性思维的成果熠熠生辉。创新写作效果甚佳。

  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是得天独厚,大有可为,多媒体独特的优势让阅读创新教学如虎添翼。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征表现为思维的突破性发散性和灵活性。这三种思维支持着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使之带着提出新见解的目的去阅读课文。创造性阅读以积累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为基础,但这种阅读常常把思维的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而创造性阅读中思维活动的中心则由作者转到了读者身上,可循着作者的思路或深化、或扩展、或创新,走的是读者自己的思维的路线。不仅把阅读当作是一种欣赏,一种思考,也是一种想象,更是一种创造。我们以拟定的阅读课创新教学模式为本,并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实施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创新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或利用教材的故事进行扩展、深化,续写、改写以训练思维的求异性;或利用教材中的思维材料,在想象、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或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系列智力趣味训练题以活跃教学气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或引进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佳作,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训练思维的广博性。方法灵活多样,视情而定。

  4、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设语文活动课,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开展语文活动课创新系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前三项创新内容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努力寻求多媒体的最佳组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创设生动形象、赏心悦目的立体教学情境,构建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的活动结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以趣促学、乐此不疲,实现学生多方面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由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紧密接触,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了教学,并创设了竞争机制,探究、创新活动的内容也因此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各项活动充满竞争性又带有娱乐性,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评价,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不和不觉中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受益终生。

  二、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这一情况出发,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转变阅读方式,培养快速浏览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阅读随之成了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如何更快、更广泛地进行阅读,如何才能适应这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改进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的本领,以提高阅读效率。综观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平时,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一般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咬文嚼字,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忽视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速度慢,指读、齐诵现象较普遍,阅读量太少,非常不利语言的积累、内化,也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在速读训练的过程中可紧扣训练目标,合理选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速读训练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训练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愉悦的课堂情境和合理的训练过程结构,全面优化速读训练过程。

  2、落实训练内容,培养提炼主题的能力

  面对收集到的信息,学习者要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并提炼出主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小处着眼,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帮助学生确定主题、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3、引导意义建构,培养加工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准备是基于学生为达到意义建构的知识点的补充与强化上,而非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这堂课的教学而做的一种准备。因此,对于学生事先预习的教学相关知识,应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或知识水平来体现才是恰当的。但在有些课上学生读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而从他们的反映来看,这种知识的预习没有给他们带来某种程度的深入理解或提高,而是一字一句地机械地读。读的学生没有领会,听的学生也不会有很多收获。这种预习就是低效率的无甚实际意义的学习。教学中,我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同时,我充分利用论坛和BBS留言版的表达功能,引导学生将生成的信息在网上发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还有利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惟有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将虚拟时空与实体社会相连接。

  4、发挥网络优势,培养走最佳途径的能力

  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但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丰富、快捷、方便等优点是其它资源所无法相比的。因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并学会利用网络的优秀资源,能有利于学生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

  三、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师生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紧密结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注意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中的有机联系、一体化的同时,也不可忘记,语文课仍然姓“语”,语文这门学科不管是读、还是写,学生认知的是一篇篇鲜活的文章。

  1、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的能力:一是对现代教育技术驾熟就轻。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紧密结合的总体目标应定位在既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又达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互利互赢上。教师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认知与情感工具进行教学,并在一定意义上将其视为学生认知的文本。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对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排障能力,方可有效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如果面对故障束手无策,只会脱离课堂另请高明,让专业人员闯进课堂来处理,那么,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不力争对现代教育技术驾熟就轻。二是不断夯实知识根基。教师如果不刻意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教学时就会因知识匮乏而捉襟见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当精通本专业知识,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然后,浏览群书,吸纳百科,充实知识库存,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所教学科,与相关知识信息随时链接,使教学得心应手。三是教学艺术功底要深厚扎实。教师应视教育教学为事业,一种特殊而崇高的艺术事业。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哪一项都离不开“艺术”二字。因此,要从事好教师这一艺术事业,就必须用艺术家的标准衡量所做工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接触条件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民主教学、探究学习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为教师尽展才艺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凭借厚重的“艺术”积淀,教态宜人,语言儒雅,板书苍劲……成为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专家型教师。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与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和受赏识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务必使用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融洽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貌。古人尚且懂得亲其师、信其道的原理,当今的教师岂可不了解这一点。课堂上要坚决杜绝讽刺挖苦学生的语言出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与求知欲。

  2、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促学生能力的提高

  更应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引入,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发展科学安排,这一点是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的。 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中,学生始终应当是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要演员。演员表演得出色与欠缺,主要看教师这个导演的安排科学与否。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可小视。学生要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通过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接触赖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其次,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建立起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与积极交互的情感态度,围绕学习问题,广开思路,深入思考,积极争取发言权,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或口头大胆阐述思维成果。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学习是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教学过程中各种有趣的学习问题,并将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的经验相沟通,通过思维完成学习主题意义建构。因此,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热情与态度不可或缺。

  总之,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不是一次性的简单操作。它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给予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的契机。只要我们肯钻研,善学习,既解放思想又脚踏实地,勤于总结,就一定能抓住机遇,享受到语文课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成功的喜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