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的探究学习研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苏红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此我校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的课题实验,通过实验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收获,现总结如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而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先学环节也正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在先学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下面我就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充气雨衣的图片,学生一下被眼前的这个奇妙事物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了解充气雨衣的什么?你从画面里发现了什么?”学生:我想了解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的?我想知道充气雨衣有什么好处?……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阅读后,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但同时又对进一步探究充气雨衣的相关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形成协作小组,选择学习主题。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当一大堆问题提出来后,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时,我没有指定小组成员,而是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开展“专题”的探究活动。三、协作小组根据选定的主题小组内分工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

  四、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得很多,其他的问题便一无所知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随时将学生交流的信息通过屏幕展示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这一教学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节课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由无奈的听授,以记忆为主的个体行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促进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