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小学综合活动课的几点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综合实践十分重视,它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给于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策略一巧抓机遇确定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尝试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起点,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欲望。《美丽的树叶》这一活动主题就是在偶然之中产生的,某星期一下午的活动课上,室外忽然起大风,树上叶子飘飘洒洒,一地金黄,煞是壮观!活动中学生一片惊异与赞美。王军正同学不由捡起其中一片,仔细端详,口中念念有词。

  “树儿美吗?叶子漂亮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它们哪儿美?”

  “它的外形很美。”

  “落下前它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绿化了大地。”

  “落下又是一大片金黄。”

  “据书上说叶子还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我们所需的氧气,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却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就形就了“美丽的树叶”这一实践活动。

  策略二善换形式保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要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保持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掉。引导学生变换形式,满足好奇心,是实施活动课程的重要措施,但要合理地安排,才不会过于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美丽的吉林——我的家》以学生的兴趣、意愿、特长来选择活动项目。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对家乡风土人情、杰出人物、公共设施、环境污染进行自主探知中,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查阅资料、仔细观察、实地调查、人物采访等,多途径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亲身体验家乡的建设成就、人文氛围,感受各不相同,有的发现家乡经济不算发达、人民生活不算富裕,而要奋发图强努力读书让家乡有新的变化,有的倍受人物鼓舞而自豪,有的则因为环境被破坏而伤感……。虽然活动量大,但他个个依然犹如生龙活虎,充满笑靥,不知疲倦的。如果没有亲历实践,没有常换常新的多种获知的方式,哪有这般真实的体验?这种随着探究特点而导出的各种活动意境,使学生兴趣盎然,身心愉悦。

  策略三个性选择独立探究

  记得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构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在活动中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给他们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走近水暖》活动里,我给足了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主平台。学生在课前打扫除中,发现有一个水龙头漏水,想要动手把它修好,从而自主选择了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实践探究设计,他们个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他们不满意水龙头现有的形态,希望水龙头是活的,希望水龙头有各种形状,有活力的他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水龙头:有兔子形的,有老虎形的,有小狗形的,有公鸡形的……正是这种“自由自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充分展示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

  由此表明,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能力与活动融为一,让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么他们健康的人格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四多元评价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多元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原有认知意识和能力,有着胜过老师主宰评价的巨大作用。它可以将学生中“隐性评价”变为“显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素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评价的机会,除口头评价以外,还可以进行书面评价,填写评价表格,完成自我成长记录等。学生评价如果不全面,老师再加以引导补充。尤其要潜心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的内容、过程进行深层次思考。例如开展《走近水暖》这一活动中,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我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想像设计新型的水龙头。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好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表扬:“戴中询的想法有独道之处。”此时的学生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孙兰,你设计的水龙头真漂亮!”同学之间的评价会使他更有干劲。”除了口头的,还有书面的,我事先做了一个表贴在墙上,对于个人和小组,依据表现给予相应的红星,获得红星越多的就是做得越棒的。眼自己的成绩,学生怎能不想多拥有几颗红星呢?

  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让我们每位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灿烂之花处处绽放,丰硕之果时时收获。

  此文在吉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2011年全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依据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受“以纲(大纲)为纲,以本(教科书)为本”的制约,把教材看成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师的教学缺乏创造性,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也受到制约。因此,此次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个生字固有的特点,并对生字的结构形状进行比较、联想,灵活地采用多样化、幽默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手段。将枯燥无味、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转变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简单易学的汉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识字的能力极挖掘教材中每个生字固有的特点,并对生字的结构形状进行比较、联想,灵活地采用多样化、幽默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手段。将枯燥无味、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转变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简单易学的汉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识字的能力。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研究探讨出了“在情境中识字模式。

  二、情境识字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教学手段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赞扬送进学生的耳际,流进学生的心田,把微笑带进课堂,给稚嫩的心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在这种绵绵的情境中,无声枯燥的文字也会变得丰润起来。

  (二)自主探究原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现代汉语中,形声占90%,其余的基本属象形、指示、会意三大类。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编谜语,利用旧字记新字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开放性原则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实践证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例如:到“街上记店名,购物识商标……到凡是有汉字出现的地方,都让学生去看一看,记一记,查一查,问一问,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情境识字模式的结构策略

  下面以小语第一册《好朋友》为例,浅析随课文识字结构策略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配乐出示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许多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课文,只有学好了解每 一个生字,才能读好课文,才能看书,写信……激起学生学好汉字的欲望。

  (二)圈出汉字,定向记忆。

  新课标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在课文中找生字,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读准字音,想办法定向记忆字形,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用“闯关”、“走迷宫”、“跳房子”、“摘苹果”、“夺红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全过程。先让学生读好带拼音的词;然后去拼音读词;去掉匹配的词读单个的字,自主识字记汉字。如:记“大”,学生伸开双臂两大腿是利用形体记;记“儿”是“几”字去掉一横,利用增减成笔画记;“年”学生组词“年华”、“年级”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记,还有的利用身边同学的姓名记,以学生兴趣盎然。

  (四)送“字宝宝”回家,朗读记忆。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总是为识字而识字,字一搬家,学生和它又成了陌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孤立的识字方法,将生字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教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生字送到课文中,并强调:你把谁送回家,就把这一句大声读出来。学生通过识别读、评议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体验有好朋友的乐趣。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找、去读、去悟,在找中去回顾字形,在读中去复习字音,在悟中去领会字意的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既巩固了汉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获得了初步的语感。

  (五)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一类生字需要正确书写,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中,让学生先书空,后描摹,并出示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最后在田字格中抄写。写完后必须展示,看谁的字规范、整洁,让写得好的介绍经验,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评价,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六)展示作品,自我愉悦。

  学以致用。生字学完后,学生可以用学到的生字写日记、读书,教师应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四、情境识字模式的评价方略。

  1、关注创新,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教师讲解评价”和“学生讨论评价”等多种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新方法,新发现加以鼓励,让课堂成为一个张扬个性的场所。

  2、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学过的字认清形,读准音,掌握基本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觉运用,而且能自觉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识字。定期举行“识字大比武”,让自主识字、探究识字成为识字的主旋律。

  3、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

  写字正确的姿势是: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双脚放平,抬头挺胸收腹。良好的习惯是: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浅析讲授式与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