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让学生大量的识字,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

  一、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轻松自主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尤为重要。

  1、动作表演记忆法

  课堂上借助表演形式,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吃”时,很多学生容易把吃的右半部要多写一横,成了口+气,这就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去记忆,让表演的学生嘴里横衔着一支笔,再让他表演吃东西,,因为嘴里衔着东西自然就吃不成了,这样就深深记住了吃。

  2、形近字比较法

  在学习“桶”时,学生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引出“涌”、“拥”等字,这样在学新字的同时也复习了旧字,新旧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游刃有余。

  把一些形近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也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清”字,所以,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

  不但琅琅上口,生动有趣,而且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3、形声字记忆法

  中国的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声。形声字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请、情、清、晴、哪。左声右形:领、歌、颜、郊。上形下声:雾、荷、芽、竿。下形上声:盛、愿、背、婆。这样归类后,使他们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4、顺口溜记忆法

  根据字形编顺口溜理解字意,在教学“春”时,抓住春的字形可以这样编,“三人出来晒太阳,春天太阳暖洋洋”,学生既掌握字形又理解字意。

  在教学中通过表演、比较、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学生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有选择地运用识字方法,应对自如,兴趣越来越浓,感受创造的快乐。

  二、通过游戏调动学生抽象文字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课本中的“山、石、田、土、羊”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 “山”字突出形状起伏。还比如 “羊”字突出山羊的角,“林”字突出树木连片。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等学生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通过故事有意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讲故事或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的激发学上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海洋中成为真正的小主人,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互联网下的语文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