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这个目标,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探索的方向。那么,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呢?

  一、图文并茂的导入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导课艺术讲求的就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演示导入

  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例如:思想品德关于《我爱我家》的课,针对现在的初中生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视而不见,动辄对父母横眉冷对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一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原太原内燃机厂厂长孟秉会22年来精心抚养自己的智障残疾儿子,并用音乐鼓励儿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为帮儿子实现梦想,带领现已33岁的智障残疾儿子勇敢地走上“爱唱老情歌”的舞台,展现自我的视频材料。学生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了对“父爱无疆”的认识。这样的视频导入切入主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疑导入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在导入新课时,提出新颖奇特的疑问,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比如:在思想品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课,导入时教师播放了一段第十三届国际田联锦标赛110米栏比赛时,刘翔在比赛中被罗伯斯打了两下,失去了平衡,最终失去金牌,但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并没有过多地抱怨,而是说要享受快乐的比赛的视频。然后提出“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等问题,造成了学生思维矛盾的出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只要教师能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层层推进,学生一定会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行新课的学习,从而达到以疑促趣、以趣促学、学中悟理的目的。

  3.创设情境导入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更好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例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蒙古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场等自然风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到了美丽的大草原。用这种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来引入课题,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知,可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在讲授新课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许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是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概念、规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模拟心脏的跳动,血液如何在心脏的动力下在全身循环,将这个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克服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把许多不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内容。例如:《桂林山水》一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课文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进行描写,而借助关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图片、视频等媒体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领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理解这一难点就被突破了。

  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营造出各种氛围,引起学生共鸣,加深学生理解。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当代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诗人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在对周总理的英灵急切地反复呼唤、反复询问中,反复倾诉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全诗的情感基调。而如何让现在的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就是本文的难点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周总理生前兢兢业业的工作场景,周总理去世后,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同时配以著名朗诵家曹灿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营造出一种感人的悲哀氛围,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情景的内心体验,帮助学生体会“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一主题。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在现在的教学中,知识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如何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并在有限的45分钟内有效地扩大容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方便灵活的特点,教师可以使过程安排紧凑有序,在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提供尽量多的直观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节约了教学时间。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只有学生将大脑所受的刺激转化为“长时记忆”才是接受了所学。在学生的学习初期,对于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会形成“瞬时记忆”,在一定的时间内信息活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的“瞬时记忆”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借由多媒体的帮助,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将信息的活动强度增大,更快地帮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重点内容设置为彩色,或者为其设置动画效果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还可设计一些与该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的知识链接,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及对外延的把握,从而起到了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增加课堂容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正在飞速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电子白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用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