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盲目的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学习中,培养能力远远比取得更好的成绩重要的多。下面仅就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看一、重视学生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幽默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激发他们的信心。有些孩子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创新,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在开课前,我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拿出玩具,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体会了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2.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要质疑进行分析,比较。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在讲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不仅让学生观察长方体,还让他们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我还把长方体斜放在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从而让学生知道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顶点,与摆放的位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2)重视充分表露,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以“讲”代替学生“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让学生把纸筒沿竖向剪开,展示出长方形,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很快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任何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动手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在教学分解时,我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写一写,说一说。借助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二、激发想象思维,培养数学想象能力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质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它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的限制,使知识变活。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三、组织教学,及时激励,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当前的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取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去交流,去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