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多级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作些探讨。

  一.现代教学的一个新理念:教学交往

  (一)教学交往的概念:

  作为教学本质论的教学交往,是指教学交往主体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交往主体不仅指教师,也指学生,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中介主要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精神丰富、人格完善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二)教学交往的功能:

  1.经验共享。在知识教学中,当概念融合在各种背景之中并以各种方式来表达时,才最容易掌握。因此这可以确保有更多的机会使概念牢牢扎根于学生的知识系统之中。交往不仅在知识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道德教学中同样有重要价值,因为道德教育在于培养人的责任感。对交往的强调,意味着这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学会合作,消除个人中心。教学中的交往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学会有效表达自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交往意味着交往主体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责任感的培养只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责任的承担来实现。

  二.教育中的交往对话

  (一)“对话”的概念:

  对话是教学交往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语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方式。展开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实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

  (二)“对话”式教育的内涵:

  首先,“对话”作为一种态度:介入。 教育中不允许有旁观者,教育本身要求参与。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者之间的相遇过程。因而,教育中没有缺席的权力,教育活动是一种在场的相互对话活动。介入的态度是每一个教育者都有一种集体意向性,都意识到:“我们在……”,只有持介入的态度,才能使我真正生活在“我们”之中。

  其次,“对话”作为一种关系:平等。 由于人持双重态度,因此世界于它呈现双重世界:“我---它”世界、“我---你”世界。在教育中如何才能使各种关系成为一种对话关系呢?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你”关系的确立。“我们”是平等的,是对权力的一种消解。平等是教育陶冶的产物。

  总之,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话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对话成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关系的主旋律。

  三.极有效的交往互动课堂的重要特征

  为适应未来新型的教育模式,与课堂相配的必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课堂,那么何谓交往互动的课堂?交往互动课堂具备什么样的重要特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的氛围要体现民主、合作协商

  合作协商是形成交往、互动课堂的必备条件。所谓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相互合作,而并非彼此竞争。在合作协商的学习课堂中,师生间对于正在进行的课题进行讨论,共同理解。

  (二)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只被理解为师生之间以教学为纽带的一种交往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因此,教学指标完成与否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样师生关系下的交往是表面的、不深入的。

  在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启迪和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自发的交往关系。教育关怀应得到表达:既拥抱世界,又放任世界,在这种拥抱世界和放任世界的状态中重新发现自我。

  四.促进积极有效的课堂交往对话的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积极有效的交往对话?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阐述:

  (一)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不断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交往不可能有太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细节操作,它具有不可控性;其次,现代知识观也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地界定和再界定。

  2. 树立新型的师生交往互动观

  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理想的教育之所以特别青睐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交往,是要用交往的内在精神来改造师生关系,通过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人格的生成与确立。

  (二)优化民主、合理的课堂交往环境

  课堂教学要通过创建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促进师生、生生在课堂中有效的交往互动。

  1.民主化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并承担相应责任,有助于民主课堂交往互动的建立。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有能力做某些正确决策,教师没必要因担心学生无秩序而事必躬亲。这种观念的确立,对学生健康个性及有效交往能力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

  2.建立个人与集体的合理关系

  个性和有效课堂交往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认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学生既是个体又是集体的一员,教师要想通过课堂交往向学生传递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让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互动需要也得到充分满足。

  (三)提高教学敏感性,把握互动因素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促进互动。

  1.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更广泛更深刻的交往互动。

  2.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四)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完善互动内容

  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交往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引导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要注意:

  首先,教师提出精炼的问题。 很多老师喜欢“狂轰滥炸”式的提问,然而不是提的问题越多,学生就会越努力,学的东西就越多。笔者听课纪录下这样的数字:一教师在一堂课中向学生提出85个问题,几乎是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这样学生忙的是什么?我想更多的是应付吧,因为学生无暇思考接踵而来的问题。这就走入了“为了提问而去提问”的误区,这样的课堂提问如何能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呢?

  其次,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时间。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无疑需要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就必须留给学生观察、发现的机会,学生在自己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是最牢固的。

  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师生课堂人际合作能促进师生群体和个体之间有效课堂交往。通过师生、生 生合作,教师的思想、行动,可以左右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习惯,形成学生特有的课堂文化。而学生群体则用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效果等对教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教师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中修正与学生的群体交往。

  总之,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多于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但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间充满了即兴的、无法预料的成份。所以,改变研究视角,直接对课堂的动态实况进行透视,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对课堂鲜活而全面的认识。促进教生、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