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父母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击次数:
文章来
源初 中教师91 0w
.net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那么,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呢?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父母要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接纳他们,保持彼此地位平等。具体地说,父母对孩子要冷静客观地全面认知,用“心”的耳朵贴近他们的生活,运用自尊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一、冷静客观,全面认知

  冷静、客观、全面地认识孩子是做好父母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自尊的基础。很多父母认为每天和孩子接触,看着他们成长,就会对他们了如指掌。但实际上真正看懂孩子并不容易。因为家庭教育最大的局限就是父母在教育中容易失去理智。他们的看法与观点经常被期望和担心所掩蔽,而忽视了孩子真实存在的优缺点。父母能否客观全面地看到孩子身上独特的能力与天赋,进而去培养它们、强化它们并帮助孩子认识它们?父母能否静下心来,进入孩子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消极行为?所以要达到对孩子的全面认知,并且要赏识和强化他们的积极品质,理解和疏导他们的消极品质,这样才有助于父母集中去塑造或改变一些重要的品质或行为。

  (一)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孩子

  父母如何能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对孩子冷静客观,全面认知?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1、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以及以往对孩子的了解,写一份对孩子的描述。在各个方面描述孩子的特征,包括身体上的、社会上的、智能上的、情感上的等等。例如,他们长得怎么样?在学校表现如何?最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喜欢音乐、绘画、运动还是读书?什么事情会令他们高兴、生气、悲伤等等。在一个自行规定的期限内,尽可能细致地描述孩子,并不断补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发现对孩子的观察和思考更加细心,看法也会有所改变。例如,一位母亲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总是心不在焉、整天糊里糊涂,十二岁时还经常出去不关门,把午餐落在公车上,衣服丢在操场上或是上学时忘带作业。可是在母亲写下当前(他已经十六岁)的描述时,她发现儿子已经改变了很多。他已经具有了责任感,成绩也提高了,还做了一份兼职工作。他已不再是母亲印象中的“糊涂虫”了。

  除此,为了使描述更加客观全面,也要从他人评定的角度入手,和孩子的老师、朋友们进行沟通。父母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一些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品质,从而更加理解孩子曾经令人不解的行为。

  2、当感觉这份描述已经足够充分时,就可以从整体上分析它。将描述中的积极与消极品质进行分类,列出两份清单。第一份包括所有的积极品质,如天赋能力、兴趣潜能、良好习惯等等,另一份包括所有的消极品质,如行为问题、不良嗜好等等。

  (二)强化积极品质

  发现孩子良好的品质,是为了培养、强化它们,使它们成为建立良好自尊的基石。这里父母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强化孩子的积极品质。

  1、在不同的情境下,关注孩子积极品质的外在表现。例如这些品质在家里、学校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时孩子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这些优点,那么父母就要给他们指出来,并以之鼓励他们。例如,“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者”“你把这些花布置得如此美丽,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等等。

  2、找到时机频繁地去表扬孩子,而且在他人面前表扬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展示出孩子的成果、奖品,详细地描述他们是多么有耐心,有发明能力或创造力等等。

  3、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才能。孩子的积极品质,如能力需要很多机会去发展和改善。因此,为了培养它们,孩子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游戏、阅读、思考等等。

  通过这三个步骤,孩子的积极品质将得到强化,而且他们将学会给这些品质赋予价值,并为自己拥有这些突出方面而感到自豪。父母看待孩子的积极方式也会使孩子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这是一种内化的父母的声音,它伴随着接纳与欣赏而令人激动,也使孩子发展出一种能力去培养自己的自尊。这样当他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时,自尊就会作为一种坚固的堡垒,保护着他们的内心,使他们不容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优秀的。

  (三)疏导消极品质

  当然父母不能只一味地看重孩子的优点,培养的目标是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提升自尊。但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表现出的消极行为?实际上,孩子采取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满足他们需要的一种尝试,不管这个行为能否成功或被成人接受。例如,孩子和兄弟姐妹打架,或以一种令人讨厌的方式炫耀自己,他们需要的可能是更多的关注。或者孩子表现得反抗叛逆,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空间等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父母能确定孩子消极行为的背后正在表达一种什么需要,就能帮助他们以一种更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这个需要,使消极品质得到疏导。所以面对清单上的消极方面,父母首先想想这三个问题:

  ①这个行为正在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需要?

  ②这个行为能渗透出积极的品质吗?

  ③怎么能帮助孩子以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品质或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样,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其中,有一些消极品质是可以忽视的。因为它们可能是人格、气质方面的问题。这更多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父母就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它们。例如,一个孩子的内向与沉静、行动笨拙迟缓等。还有一些行为是和孩子的年龄及生活环境相关的,是随着年龄自然发展的。例如青少年男女一般都想冲破限制要求自主,他们有自己团体的流行发式、衣着、音乐品味等等。反复地唠叨这些问题不但不会产生改变,反而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要为孩子的成长设置一定的限制来保护他们,但是要保持一份清醒与理智,把精力集中在更加重要的、可以改变的问题上。

  通过对积极品质的强化和消极品质的疏导,父母会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孩子。重要的目的是,感到被父母真正看懂和理解的孩子会生活得很真实。他们不必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隐藏自己的哪一部分。如果父母能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全部——不管好的还是坏的方面,孩子就能愉悦地接纳自己,这是良好自尊形成的奠基石。

  二、用“心”的耳朵贴近孩子的生活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最大保护就是让孩子用语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与父母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这时父母就应该停下来,用心地去倾听他们,用“心”的耳朵贴近他们的生活。当父母这样做时,就正在对孩子传达着一种信息:“孩子,你是重要的,你的事情和我息息相关,你整个人和我息息相关。”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被关注的。这些影响着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评价。

  (一)如何用“心”倾听

  1、确保已准备好倾听。做父母的人生活可能会很忙碌,每天有辛劳的工作、繁琐的家务,还要有自己的生活兴趣等等,对孩子的谈话往往心不在焉。但是要倾听孩子就要先处理好父母自己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

  2、给孩子充分的注意。和孩子谈话,听他们倾诉,即使是五分钟,父母也要放下手里的报纸,关掉爱看的电视或停下手中的劳动,安稳地坐下来,专心地听孩子讲话,避开外界的一切干扰。如果父母觉得这时不能消除注意力的分散,就要认真地对孩子解释,例如:“我现在担心厨房里烧的水,我们晚一些再聊好吗?”

  3、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对孩子所讲的事情父母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予以点头、微笑,或简单表示赞同等等,但不能喧宾夺主。总之给孩子一个说话的空间并用所有的线索表示对孩子的讲话感兴趣。如果父母还能记住孩子朋友的名字,记住几天前他们讲的事情,孩子就更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父母不仅那么专注地听“我”说话,还记住了“我”所关心的事情。

  4、邀请孩子来谈。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主动讲话可能不太容易,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内心没有要表达的需要。这种情况父母就应该积极主动地邀请孩子来谈谈他们的心事或想法,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交流,构建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桥梁。这是更加主动的倾听方式。

  (二)用“心”倾听什么

  1、倾听故事的要点。孩子和父母谈话时,可能说了很多内容,但想表达的也许只是一两个重点。这时父母要通过他们在表达过程中不同的表情、动作等来判断“他想要告诉我什么?”“什么内容对于他是重要的?”父母不要忽略故事的细节,根据各种线索抓住要点。

  2、父母不要感到必须解决一些事情。父母在倾听孩子时,最艰难的挑战是避免提意见、给建议或直接解决问题。当孩子谈及一个问题时,父母普遍都会迅速地站出来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太年轻,缺少经验,以至于不能形成自己的答案。但实际上,当孩子在尽兴倾诉时,被父母的“解决方案”所打断,他们可能会感到生气和沮丧,感到无法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而且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更何况有时孩子向父母说某件事并不是为了知道怎么办,而仅仅是分享他们的经验罢了。恰当的方式是,在孩子充分自由表达之后,如果一定要解决,父母再帮助他们探索如何处理。

  3、对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出回应。当父母在倾听孩子时,不仅要倾听表面的词语,更要留意他们正在表达的内心感受。可以从孩子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或声音语调中寻找线索。判断他们是激动的、愉快的还是失望的、沮丧的;他们是安稳地坐在那,还是到处走动、浮躁不安。父母要对观察到的感受做出回应,例如“我能看出你对这件事是多么激动,几乎不能安稳地坐下来,为什么它对于你这样特别?”这种共情对于亲密融洽地倾听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用自尊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父母培养孩子良好自尊的最有力工具是有效语言的运用。父母每天和孩子进行着无数次的交互作用,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他们是谁,因此父母的反馈是极其重要的,其话语和声调会塑造孩子的自我。所以无论是赞扬还是纠正,都要以自尊的语言来表达。

  (一)掌握自尊语言

  自尊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增强自尊的反馈,它包括三个部分:

  1、对行为的描述。父母描述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精确的反馈,说明他们表现得怎样,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但不要据此断定他们整个人如何,这是对行为与价值的重要区分。他们是好孩子,是因为他们存在;父母爱他们,关心他们,是因为他们对于父母是特别的。而不要因为某个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就把他们标签为好孩子或坏孩子。

  2、对行为的反应。父母要与孩子分享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事情、分享自己的兴趣与喜悦、烦恼与悲伤。当父母表达出做某事的原因或对某种情境的反应时,孩子就会知道周围的人们为何做出这样的反应,也就更容易避免亲子之间的冲突,形成孩子自己的期待。

  3、对行为的认可或对感受的承认。父母要认可孩子的经验,无论他们成功与否,只要他们努力就应该被赏识;父母要承认孩子的感受,表达出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即使他们受到批评或被纠正,也会身心愉悦地接受。

  (二)巧妙运用自尊语言来赞扬

  父母的赞扬塑造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学习做每件事——从话语的选择到吃饭的姿势,许多时候都是为了取悦父母。当孩子得到父母的赞扬时,就获得了一种信息:自己是很棒的,自己的表现是父母接受和欣赏的。但是并不是所有赞扬的话语都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赞扬需要运用自尊的语言,不仅表达对孩子的肯定,还要使孩子认识到他们为什么得到了赞扬,是什么行为令他们感到自豪。并且也要使他们学会赞扬自己并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与勤奋,给它们赋予价值。

  例如,一个男孩画了一幅很棒的画,骄傲地拿给爸爸看,爸爸很高兴,溢于言表,但只是激动地说:“画得好,我喜欢它!”但是男孩从来都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喜欢它,它究竟好在哪里。运用自尊的语言,爸爸可以这样说:“它棒极了,在鲜艳的花丛中,我看见一幢房子和一个男孩(对行为的描述),我喜欢你选择的颜色和那些漂浮的云(对行为的反应),我看得出你为这幅画而感到自豪(对感受的承认),你一定对它下了不少工夫吧(对行为的认可)。”

  另外,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那样不但不会提升孩子的自尊,反而会使他们感到不自在。因为过度表扬常常会使孩子感到太紧张,甚至不能承受。例如,如果一个女孩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妈妈就表扬她说:“噢,孩子,你是班里最聪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这就是一种过度表扬,它很可能使这个女孩每天都倍感压力,因为她要尽力维持这种称赞,一旦得到了较差的分数,岂不成了一个真正的笨蛋?所以孩子可能更愿意舒服地成为“自己”,而不是“世界上最好的……”。

  除此,父母还要避免一种讽刺挖苦的赞扬。有时父母的语言表面上看是一种赞扬,但实际上却包含了讽刺与挖苦,暗示着孩子以往的失败与缺陷。例如在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对比一种讽刺挖苦的表扬与自尊语言的表扬如下:

  讽刺式的表扬:“你能这么快把它做完,我真感到惊奇啊!”(语调感叹)

  自尊式的表扬:“做得好!我就相信你完成它没问题的!”

  总之,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赞扬要认真地选择语言,包括声音和语调,而不能随意出口。这对于父母无妨,但对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却有着强烈的影响。得体的赞扬会帮助孩子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得到对自我最好的证实。

  (三)发挥自尊语言的纠错作用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老师,也是镜子,需要教孩子控制冲动、有责任感、抵制压力、体谅他人等等。这个学习过程也依赖父母在反馈中运用自尊的语言。当孩子做出错误或不当的行为时,如果父母以拒绝或侮辱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自尊将受到挫伤,行为方式也会受到不良熏染。虽然他们可能“服从”,但会感到愤恨、失望、挫败或抵抗,不愿意再去接受新的信息或有任何渴望去做正确的行为。总之,如果孩子的一点错误就激发了父母强烈的愤怒与理智的丧失,那么他们就会失去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是失败和无用的。

  运用自尊的语言给予纠正,会使孩子获得改正的要点,更重要的是获得改正的信心。因为自尊的语言会明确理智地提出改正的方向,而且不会破坏孩子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感。自尊语言的三个部分运用到纠正中可分为四个方面:对行为的描述、行为改变的理由、承认孩子的感受、指出改正的目标。

文章来
源初 中教师91 0w
.net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    下一篇: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