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灵活导学,激活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灵活导学,激活语文课堂

                    张秀红

(广西省玉林市福绵区福绵四中  广西  玉林  537023 )

 

摘要: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打破陈规模式,建立起新的语文教学机制。教师据纲扣本,采用灵活的导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健词:导学   兴趣    激活   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获取学习、思维、创新的方法和技能,获取相应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整个教学引导的灵活,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中的即时创造、影响课堂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如何据纲扣本,采用灵活的导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此,本文试图从课堂的阅读教学上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情感导学,让学生想学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感动人,先得有真情,然而情来何方?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拨动学生与作者共鸣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之泉,使之汹涌突发,让我们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老舍《济南的冬天》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看吧,我们蓝色的冬服已上身了,大家更显得英姿逼人,操场上的榕树却迟迟不愿卸下绿衣裳。我们赞美南方可贵的冬绿;可老舍先生要咏颂济南冬天的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随老舍先生去济南看冬景吧!”虽寥寥数语,却如投石击水,激发学生求知意识的浪花。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想这句话就是对情感导学法的高度概括。
2   问题导学,让学生敢学
   “问”作为一种教法,我认为,老师的责任不单在于问问题,而且还要教会学生问老师。这算是比较正确的引导。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学生在你的正确引导下,真正明白了“问”的技巧和方法时,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两方面的负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我们就某篇课文或某一方面所提出的一个或一组问题,实际是为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过程而进行交流的话题。在教学中,需精心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此带动全文,简洁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教《小巷深处》,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个---故事》。看似简单,但学生要填好这个空,就得对全文作了解、概括,必须弄清全文的情节、内容、主题。这环节中,学生在讨论思考时,便会问我很多问题,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创造新知发现规律的过程,也就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的过程。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技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与学的重点处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材难点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   分层导学,让学生乐学
    由于学生智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依据他们的不同因素实施课堂分层导学,使学生思考不断深入,使问题不断综合,难度不断加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首先,设立台阶问题。如教《木兰诗》一文时,我设计了一组问题,每个问题就是一个台阶,而台阶又在不断上升,学生在不断攀登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掌握了文章的重难点,可并非全体学生都能收到此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走第二步:分层导学。可让差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中层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基础较好者则回答最复杂的。这样一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尽其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学有所获,共同进步。学生有了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   拓宽导学,让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绝不能把学生封在教室内,锁在教材中,应适时将“生活”引进“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读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为父亲买橘子的行动而感动。因为扬州话里有“走局”(交好运)之说,临时买橘送橘,正蕴涵着父亲希望儿子“走局”的殷殷祝福——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关爱。学生对“父爱”的感悟就更丰富,更深切了。这样的阅读实践积累,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意识,一种解读语言的习惯——解读文字要知人论世。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学生不仅知识学得扎实、深入,而且创造性思维获得很好的培养,既省时,又生效。如《骆驼寻宝记》一文学习完毕,引导学生运用己感知过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情景更加曲折引人。又如《空城计》学完后,极力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如果带兵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给诸葛亮安排另一个合理的结局。实践证明,利用作品中精彩的文字描述,能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使他们脑中产生鲜明的艺术形象,灵感很容易触动,文思如泉涌,妙语连珠,立意新颖。
    总而言之,教师一切导点的产生和分化的选择,必须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新时期的教学时态,留给学生思考、质疑、动手实践的空间,才能更好激活语文教学,才能承担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简介:张秀红,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辨“国”识“泳”知“长”明“苛政”——对“国”“长”“泳”“苛政”等词语解释的思考    下一篇:论比较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