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将“实效”进行到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将“实效”进行到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的“痛”:或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或是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学生秀出真我,只见空洞的热热闹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或是热衷于对一篇课例生硬地或巧妙地“深挖硬掘”,把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真可谓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凡此种种,使得阅读教学练多得少,招多效低,走入了高成本低效能的死胡同。

痛定思痛,除了走简实、练高效的训练之路,别无他法。贾志敏老师说到:现在的语文课堂要干净课堂,正本清元,返朴归真。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定要将“实效”进行到底。

一、解读文本要踏实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我觉得首先是每一位老师要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去赏读文本,投入其中,忘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走出文本,以学生的视角,思考:我们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也就是要有所取舍,在这方面我们老师心地很好,希望每顿都给学生吃丰盛的餐食,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孩子的胃口有多大。在这个前提下,第三步就已产生,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二、教学目标要务实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

目前的一些教学出现了“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的现象,无疑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这种“师本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而这种教学离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学习”,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而我们一些教师抛开具体年级、学生的发展,津津乐道于某个教学方法。实际上,离开了学生的发展,任何所谓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出“小学”的特点,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

三、教学设计要扎实

精心设计,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一定没有章法,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种设计一定要基于教材实际,基于学生实际。离开了这两个实际,精心的设计就会变成可笑的别出心裁和虚渺的一厢情愿。这同没有设计毫无差别。

结构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留于形式、花样多实效少是近年来阅读教学比较常见的课堂景观。有位教师教学《画风》,设计了“听风、说风、试风、看风、画风”五个步骤。一篇本不复杂的课文,经教师这么一折腾,反倒变得复杂起来了。这么一闹的结果是,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给浪费了,冲淡了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课已不课”,得不偿失。反观一些名师名家,他们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只突出主要的步骤并具有预见性,显得极其简洁实用,具有明显的实效性。比如孙建锋老师的课,大体只经历“读——思——点”三个阶段。读,就是让学生充分读书;思,就是让学生默读精思,在潜心涵泳中深入领会文本;点,就是当学生的解析和感悟遇到瓶颈或路障之时,教师审时度势地相机点拨和指引。因此,我们要给语文教学“减肥”、“shoushen”,使教学设计实效扎实。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可以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一条主线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再借助探讨深究、细读推论、听中感悟、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父子的伟大之爱。这样设计,就把对教材的线性梳理变成了立体式的整体架构,在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中,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同样的40分钟,却取得了普通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实效。

   


四、教学方法要朴实

有一些教师上课(特别是公开课),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全花在了“怎么教”这类“技术性问题”上,他们热衷于选用最“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致使一节课内花样百出,戏法纷呈,只见热闹,不见有效。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翠鸟》一课时,为了展示翠鸟美丽的外貌与所谓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不惜花费二十几分钟的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画,并邀请学生参与。这样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偏移,从而把注意全部集中于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意义不大的作画上去,甚至将已获得的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弃置一边而不顾,致使教学成本明显增高,而教学成效却大打折扣。

其实,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会黯淡无光。那种不管什么内容,不论教学是否需要,不顾教学结果的有效,一味使用所谓时髦的“最好”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这一方面,一些名师名家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却如行云流水般富有诗意、精彩绝伦,深深激起了学生与听课教师们的心灵共鸣。

王崧舟老师教《草船借箭》,用的是“研究性阅读法”,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用了“情感熏陶法”。试想,教《草船借箭》就一定不能进行情感培养吗?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就绝对不能采用“研究性阅读”方式吗?恐怕都未必。只是从教学的“大局”和课文特点考虑,两课教学应有不同的方略,惟此方能“课”尽其“材”。

这些经典的课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节真正有质量、有效的好课不是靠花样翻新的游戏、表演“塑造”出来的,也不是依赖声、色、形俱全的现代媒体“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读、说、写、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催生出来的。可以这么说,学习语文要有几招“硬功”,不是左分析右分析,也不是训练这训练那,关键是要多读、多背、多写。浮华去尽显本色,杂然净除见实效,窃以为,多背、广读、勤写当为语文学习最质朴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的学问全在于此,抛开这一点,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五、教学过程要真实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学生到学校也就是来学习的,如果学生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那还要老师来干什么?所以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不明白,我们也就是要从学生出错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入手,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有时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刻意隐藏许多东西,在台上“做秀”“表演”这样不好,语文课就是要真“刀”真“枪”,要有真实感才行,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不一样,舞台表演看的是那一分钟,即结果,而我们的教学,却应该看的是台下的十年功,即过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真实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呢,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是指眼中有学生,“目中无人”指眼中不能有听课的老师,你的课是在给学生上,不是给老师或观赏者上,你是文本与学生的纽带,而不是台上的表演的演员。所以,你没必要表演给大家看,你只是将自己真实的课堂展现出来而已。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追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踏实、务实、扎实、朴实、真实”的教学境界;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将“实效”进行到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师生互动,再续童话,开创灵动的语言课堂    下一篇:丰富教材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