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莞城步步高小学  邱旭凯 

摘要:健康的心理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 2 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如何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成功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对于学生来说,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育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最为宝贵的阶段,同时,也是最易产生心理冲突和最易造成心理障碍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疾病较少,却极易产生心理疾病。当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身体教育和体育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这不仅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心理健康是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着其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其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现代医学、行为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实施适当的心理训练,并对各种心理缺陷加以预防和矫正,从而使他们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增强精神潜力,完善个性和改善心理素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方向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内容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场景,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一种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双边活动积极到位、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另一种是课堂气氛沉闷,要么表现在教师板着脸,提要求,学生疲于应付;要么表现为师生都懒洋洋,课堂教学结构松弛,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都不到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积极情感氛围的创设对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教学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直接的影响。人的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产生的,不同的环境、氛围可以使人产生不的情绪。情绪作为心理要素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各种技能和技巧训练,有时难免会产生紧张、犹豫或信心不足的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有目的地创设、营造一种积极、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学生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或在参加体育考试时,都有可能产生怯场、焦虑、惊慌或过度紧张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具有饱满的热情和爱生之情,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并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对于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健康、稳定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布置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运动场地,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怡然自乐的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二,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情感沟通,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内在素质的良好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这一特点,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比如,通过体育教学比赛和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尊重、齐心协力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保护,培养学生之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品质,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交往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排除和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第三,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良好个性。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气质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类型,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使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对于抑郁质型或内向型的学生,要多加关怀和鼓励,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根据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适当调整对他们的要求,切忌公开指责。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防止和避免他们向优柔寡断、孤僻怯懦方面发展,使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创造、积极进取。而对于胆汁质型或外向型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他们的气质和性格中精力充沛、开朗活泼的特点,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急躁任性的弱点,向着活泼热情勇敢顽强的方向发展。教帅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个性教育,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第四,在体育教学中推行“挫折教育”

现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而素质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则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学生面临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培养学生遭遇挫折的正确心态和预防心理障碍的良好心理素质就成了目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践告诉我们,经受过挫折磨难、在逆境中成长的人,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挫折能给人以打击,带来痛苦和烦恼,但挫折也能给人以振奋,使人在磨炼中变得成熟。体育恰恰具有在困难中不断进步与成功,并进一步挑战新的困难的特点,所以,有效地运用体育教学进行挫折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创设挫折情景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适度批评。现在的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宠爱,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傲气随着赞扬和自赏不断升级,和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远。其实,人的成长离不开批评就像离不开表扬一样,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错误,如整队时讲话,着装不符合要求,练习时不认真,比赛时不遵守比赛规则等,对这些现象给予适当批评,有利于他们养成正视自己、容忍挫折的品格。

2、增加劳累。现在的学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几乎和劳累无缘,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务活一点不做,在学校里参加劳动也很少,有的学生甚至连走路都很少,这就容易形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个性脆弱等不良品质。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不愿意练、怕练的内容和手段。如耐久跑等,要求学生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困难或障碍,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3、制造挫折。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分保护,使现在的学生不知受挫折的滋味是什么,但人的一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旦受挫折,就缺乏心理承受力。对此,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挫折情绪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来面对挫折。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比赛的胜负来教育学生。胜负是体育比赛永恒的主题,没有哪种活动像体育这样让人频繁地品尝失败,也没有哪种活动使失败成为如此正常和自然的结果。胜利的体验是教育,而失败的体验则是更加宝贵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不被失败吓倒,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振奋精神,永远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第五,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实施“成功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有的放矢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 实施“成功教育” “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潜能,通过教育的改善,学生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学习心理品质不断完善,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创造成功机会,是实施成功体育的关键。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罚球线后练习投篮,由于一部分学生臂力差,动作不协调,费了很大力气也投不到篮,练起来自然没有兴趣。此时,教师若能把投篮距离缩短一点,并向他们提出“投出的球只要碰到篮筐或篮板中的黑色瞄准区域”都算达到初步要求,这样,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够完成任务,自然增加了练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课内外的素质练习增加能力,逐步使她们在掌握正确技术的同时,能在更远的距离投篮。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变化了练习条件,提出了适当的要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的影响,突出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是培养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育中,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努力探索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心练与体练有机结合,是实现提高训练水平的手段之一    下一篇: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