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新课程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中学(邮编:545902)   陈秋本

论文摘要:

本文指出了初中生负担加重之后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自卑、孤僻、厌学、焦虑、逆反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培养、保护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制定合理目标,及时鼓励和帮助;促进交流,协调关系等方面。文章最后总结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新课程下名誉上减轻学生负担,但由于依然存在升学的应试教育,步入中学后的学生学习压力不但不减反而增大了。在初中三年中,不但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复习旧知识,而且他们要面对社会的挑战,从优就学,要按各科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完成大量作业,应付每一次的考试。同时,父母还给他们加要求、施压力:“要加油”,“拿第一”,“考不上就回来做工”……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这来自社会、教师、父母、同学的压力使得年仅十多岁的学生觉得负担聚然加重,生活节奏也加快了。面对如此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出现种种的病态心理,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情绪忽高忽低,很不稳定,看起来很紧张,其实很浮躁;学习较差学生,虽有上进的意愿,但苦于无从下手,自卑感有余,自信心不足,有的行为变得孤僻,有的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学习好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偶有成绩不佳,就顿胸捶背,消极低沉,愁眉苦脸;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很用功,可一到考试就慌张,成绩总是不如意,非常苦恼;更有一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且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而产生逆反、抵抗心理的……

凡此种种,情况复杂,但均为心理因素所致。我们教师应当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工作之重点,正像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所说:“实施素质教育,心理教育是基础,”这是青少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健康心理,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与探索的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保护学生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良好心理基础,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崇高理想的树立和自觉性的培养,我们要注意培养和发现、保护学生的积极情绪。针对初中生的情绪敏感而又易变,忽高忽低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首先要使他们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足,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就是说我们应教育学生培养生活的乐趣,引导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紧凑、愉快、充满活力。如学校为在校学生制定了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早上起床后还统一到运动场上去跑步,然后做早操;午休时间一律要求午睡,以保证学生的充足精力;开设每天的自习课,给学生自由支配安排学习;开设每天的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放松身心,健康体魄;且每个学期都定时安排开展学校的各项活动:演讲比赛,班级篮球赛,班级拔河赛,校运会,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的生活有节奏、有规律、有乐趣,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不致引起强烈否定情绪。学习上,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而此时,教师如片面抓分数、父母再不断“加筹加码”,则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助长学生忧郁和偏执行为的发展,极端情况下还会诱发精神性疾病。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尽可能防止、减少和消除这种学业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心理紧张,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合理的教学安排,家长要有适合的期望,做积极的鼓励。确保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保证了积极的情绪,自然会有积极的学习。另外,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积极情绪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引导,如一学生对绘画有兴趣,升入九年级后兴趣更浓,立志要考上高中艺术班,因而表现出极高的情绪,对此,教师应给予注意,特别是当学生的爱好与正常的课堂学习发生矛盾时,千万不能简单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如果批评不当,学生的情绪会一落千丈,不但批评不见效,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只有给他“晓之以理”,才能保护他的高涨情绪,促进学习。

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步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下子多了许多,各门课程的内容也逐渐系统化和深化,初中阶段的学习变得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一部分学生勤奋学习,可苦于竞争激烈,难以赶上,于是自卑感产生,焦虑感加强,行为变得孤僻,认为老师不再欣赏他,同学也在孤立他。更有甚者,害怕面对老师和同学,多次要求请长假回家去自习。一部分学生顿感适应不了,且升学无望,于是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对此,教师要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知识的重要。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或开展征文比赛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如“读书,只是为了考高中、考大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对自身有何影响?”,“没考上,我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使学生在讨论、思考及教师的总结中明白: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读书,能使人生更充实;拥有知识,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等。或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讲述。如他们当中一学生初二都没上完就辍学去打工,可在外面转悠了一个学期,却因没知识,无技能到处遭奚落,如今,又回到学校要求复学,又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外商投资在县里办起了针织厂,向全县招收工人,但首要条件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使学生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难以立足社会,进而引发“我要学习”的信念。

三、制定目标,及时鼓励和帮助

目标激励是实现人生追求的强大动力,是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定奋斗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要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而不要盲目的好高骛远,可望而不可及就会挫伤积极性。也不要过低,如果过低也会失去作用。目标制定的方法确立后,每次考试前都定一次目标,循序渐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实现目标要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又要提醒他仍然保持冷静心态,不骄不躁,既要学会纵向比较,看到成绩,树立信心,又要学会横向比较,找到自己在班内、校内、县内、市内的位置,让他们站得高,望得远,迎接更大范围的挑战。就有一学生,基础不错,连续一学期的月考、尖子赛、段期考,都均居班级、校级第一,不免流露出心高气傲来,疏于及时帮助,再次月考时,成绩大落,失望不少。所以,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及时指导他们调节心理,向更高目标攀登,使他们的行动始终处于自控自觉状态。对于目标没能实现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首先要使他们冷静下来,不要全盘否定自己,失掉信心,而是要找到自己进步的方面,看到自己的潜力,同时,又要善于总结分析,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定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在指导和帮助过程中,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及自我控制能力,并运用正确的方法继续努力学习。

   

四、促进交流,协调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胸接纳百川。在压力面前,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甚至因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往往病态的感知着这一切,从而导致师生间的冲突发生,学生走上逆反的一面。为此,我们要善于促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并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好方法。这点,我有很深的感触:六班,我接过来时,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每一次的考试,整体都落于几个平行班之尾。可每次考试结果出来,总过于简单的就对他们横加指责,说他们太懒,不听课,不用脑等,越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越低,师生关系越紧,有学生甚至讨厌听我这一科的课,因而下一次的考试也就越差。而那一次考试,差得简直离谱,跟平行班级相比,一分两率均相差了三十几个百分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与学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结果,我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讲话过快,声音过小,课前温习方面落实得不够等。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上课不爱做笔记,课后没及时复习,老师教给的答题技巧没掌握等。问题找到了,方法解决了,相互理解也加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变得敏捷,思路变得清晰,答题技巧变得娴熟,成绩也在徐徐上升……

总之,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才能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才能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学质量得以大面积提高,实现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室内体育课初探    下一篇:试论新课标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影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