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科书“研讨与练习”指瑕和优化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研讨与练习”是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核心,涉及整体感知课文、文笔精华研讨、开放拓展性练习和记忆积累练习四个层面的练习。“研讨与练习”在多元解读、诵读积累、培养语感、学科渗透等方面都做得比较突出,但在层递性、操作性、确定性等方面存在瑕疵。因此,我以教科书的“研讨与练习”为基础,针对教学实际对其从层递性、可操作性、呈现方式、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力求真正地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研讨与练习;指瑕;优化

  叶圣陶老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必须明白,能力(或素养)不会凭空形成,它只有在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得以形成发展,语文必须历练。” 历练主要依靠科学有效的语文训练了,就语文教科书而言,作业系统无疑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这一重任。

  现阶段7--9年级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它是以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这套教科书作业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构成的课后的练习系统;二是由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所构成的综合性学习系统;三是由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构成的课外导读系统。在这三部分中占主体的就是位于每一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它是作业系统的核心。

  一、“研讨与练习”的特点

  “研讨与练习”位于每篇课文的后面,由三到四道题构成,题目主要涉及及整体感知课文、文笔精华研讨、开放拓展性练习和记忆积累练习四种类型。

  (一)注重多元解读

  20世纪90年代的语文教科书的练习设计一般先给出一个结论或暗示某种结论,学生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课文来认同这个结论。如过去教科书练习题对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就定位在批判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束缚,而无其他结论。同样这篇课文,本套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题的第三小题的设计是“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对于文章主旨编者给了学生三种选择,注重学生与作者、编者、文本的多角度、多层面对话,改变以往教科书预设结论、固守标准答案的做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诵读积累

  “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记忆积累性作业占作业总量的18%。同时,记忆积累性练习的形式多样。如:用摘抄法来积累,如七(上)《山市》的第二题“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 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如九(上)《智取生辰纲》第一题“……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来积累,如九(上)《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第四题“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通过背诵经典课文来积累,如七(上)《诗两首》第一题“熟读这两首诗,直到能背诵下来。”这些积累都会在吟读、记诵的过程中感悟、内化、最终积淀为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教科书“研讨与练习”指瑕和优化.doc
文件类型: .doc 4ee0a91b592e10ac55682dde87867df6.doc (73.5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刍议初中语文课的课堂评价语言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