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绘本阅读让随班就读儿童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doc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随班就读儿童虽然进入到我们普通的班级中就读,但是,随班的优势往往只是体现在生活方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逐渐与其他孩子显示出明显的差距,因而日渐陷入孤单自闭的境地。在班级集体授课模式为主的课堂上,我们也很难有效地针对随班就读儿童来进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随班生虽然实现了“随班”,但其实并未真正实现“就读”。近几年,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为了开启随班就读儿童的智力潜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更顺畅地与人交流,共同生活。本文将试着探究,绘本阅读,能够为随班就读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让绘本阅读,引领随班就读孩童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绘本阅读  随班就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随班就读儿童虽然进入到我们普通的班级中就读,但是,随班的优势往往只是体现在生活方面,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这方面的差异在低年级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逐渐与其他孩子显示出明显的差距,在与人交往方面就会越来越陷入被动与困境,很难与同龄孩子有共同语言,并进行有效沟通,因而日渐陷入孤单自闭的境地。在班级集体授课模式为主的课堂上,我们也很难有效地针对随班就读儿童来进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随班生虽然实现了“随班”,但其实并未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补偿性教育,并未真正实现“就读”。近几年,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为了开启随班就读儿童的智力潜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更顺畅地与人交流,共同生活。本文将试着探究,绘本阅读,能够为随班就读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让绘本阅读,引领随班就读孩童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一。绘本阅读点燃随班就读儿童的读书兴趣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生动地反映儿童的生活而深受孩子的喜爱。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儿童的首选读物。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绘本就是阅读兴趣的源泉所在。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由于随班就读儿童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存在先天的缺陷,在教学中,大量的文字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的思维比较直观,抽象思维发展缓慢。与幼儿和低年级儿童相似,随班生的无意注意要高于有意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绘本就是主要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绘本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再加上画面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因此对随班就读的儿童来说,开展绘本阅读比较没有思想负担,而且更能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尽可能多的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图书,尤其是在乡村,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毕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级中,随班就读的孩子也就是一个两个左右。教师可以把自己收集的绘本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给孩子阅读,鼓励和支持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换着阅读。在班级读书活动中,教师可以单独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阅读辅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绘本阅读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孩子,激发随班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为随班就读儿童寻找阅读伙伴,让其他孩子轮流陪伴和帮助阅读。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共鸣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有助于随班就读儿童树立自信,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教师要经常和随班就读儿童交流阅读的内容,谈谈书中认识的新朋友,一些有意思的情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简单地讲出来。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二。绘本阅读拓展随班就读儿童的生活认知

  由于随班就读的儿童往往视觉感受性较差,对大小、形状、颜色的辨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所以提供认知阅读的图片颜色要么鲜明要么单一,线条要简洁分明。他们不善于有意识记,而机械识记相对较好。对于生活认知比较缺乏的随班就读儿童,早期的阅读可以提供看图识物为主的内容,通过简单地识记和反复巩固,达到记忆的效果。然后逐步扩大阅读面,逐步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绘本寓教于乐,在趣味性这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比如著名绘本大师佐佐木洋子编绘的“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侧重于生活习惯的培养,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内容非常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简单重复的语言容易为随班就读儿童识记;“小熊宝贝认知绘本系列”则侧重于认知,内容包括了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各种事物,如数字、商店、交通工具、英文字母、时间、大小、颜色、形状等等,丰富多彩。从《小熊不刷牙》《蛀牙王子》《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张大嘴巴,牙齿学校在里面》等书中,不但可以了解有关牙齿的各种知识,进而学习到包括刷牙的方法、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刷牙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再比如《动物宝宝成长记》,是一套关于动物的低幼科普书,用活泼的故事性的文字,配上鲜艳、生动的图片,讲述一个小动物如何诞生、如何长大的过程,孩子从这套有趣的书中,可以了解到关于繁衍、动物特性和生存方式方面的科普知识。

  《小黄和小蓝》,能让孩子通过友爱温馨的故事了解关于颜色的知识。聪聪科学绘本系列中《无可匹敌的玻璃》,学生可以了解玻璃,也试着了解事物的另一面,例如玻璃是怎么来的?他多数用在哪里?玻璃的优势啦,当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

  《阿力的红斗篷》是一本经典图画书,故事非常有趣。以牧羊人阿利为主角,以非常简洁的图文告诉孩子从剪羊毛到制衣服的过程。最后还有图文对照表,来解释每一件工具的名称和它的用途。仔细看,每页图画中还暗示孩子更多的讯息,比如关于季节的更迭,每读一次都可能有不同的发现!

  对自然的认识,对身体的认识,对各种物品以及设施的认识;关于交通,关于安全,关于饮食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用的教材和内容,并不完全适合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我想,随班就读儿童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认识事物,并在生活中发现所认识的事物,增长知识,强化记忆,以便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认知类和科普类的绘本阅读,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补充教育,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绘本阅读丰富随班就读儿童的情感体验

  绘本的主题非常丰富,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补充孩子们的生活认知;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能从不同层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随班就读生的情感发展比正常儿童发展缓慢、肤浅和不成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一致。在情感控制方面的发展又慢又差。他们的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更多地受机体需要和激情的支配,理智在其中没有起作用。随班就读生的情绪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不太稳定,带有婴幼儿时的情绪特点。情感外露,体验不深刻,比较简单和极端,缺少中间层次和等级。在普通班级中,他们的情感需求常常得不到重视和引导。其实,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有被接纳认可和尊重的需要,也有求得成功的需要。

  儿童对抽象思考及语词文字的使用能力较差,尤其是随班就读生。而心理感觉是内在的,看不见又摸不着。图画正好将它们具体呈现出来,成为他们可以指认、分辨及描述的对象。图画的元素如颜色、线条、布局等,常引起人的情绪感觉。例如:红色使人觉得兴奋或紧张,蓝色使人觉得平静。色彩的深浅,给人或重或轻的感觉。曲线在画面上造成流动或不安,水平线显得稳定,垂直线则传递顶天立地的力感(线条的粗细又产生不同的效果)。画面布局的丰富或简单,使人觉得拥挤或开阔。我们看到“梅子”两个字或是一颗有颜色形状的梅子,也会有不同的生理感觉。因此,在图画书里,角色的表情、动作、姿态,色彩的明暗深浅、背景细节和空间处理等等,常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性设计的企图,以达到反映或诠释儿童心理的诉求。对随班就读生开展的绘本阅读指导,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其教育需要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尊重随班就读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许多反映儿童心理和成长特质的图画书,不仅能使孩子产生认同感,并能帮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和整理自己的内在感受。

  “我的感觉”系列丛书汇集了孩子经常发生的七种情绪如《我感觉自己很棒》、《我好难过》、《我好害怕》、《我会关心别人》等,用彩图和易懂的故事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特征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书中描述了小天竺鼠在“我很棒”的自信心态下,敢于“不用和其他人一样”而独立做事。如: 自愿做某些人的朋友,不必事事争第一,不必是最好的但要尽最大努力,有些事对我来说很难但不要紧,如果做的不对就再来一次。它将形象地使孩子学习掌握调理自己情绪的可行办法,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随班就读儿童不论是生理需要还是社会需要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藉着图画书鼓励孩子,去观察别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学习与人相处。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失落的一角》,没有色彩,只是简单的线条画, 画面再简单不过了。作者希尔弗斯坦以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 与“缺憾”的寓言,令人们思索无限。行进中的它,行进中的自己,好不容易追寻到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却无法与自己一同前行。我们的孩子虽然不能读懂其中深刻的哲理,但是为他读一遍,跟他一起去追逐那个有趣的圆,独特的画面一定能让他印象深刻。《猜猜我有多爱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等等,当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从《彩虹色的花》中懂得了分享和助人为乐;从《爱心树》中体会到了奉献和爱的无私;从《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艾玛奶奶》、《獾的礼物》《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等书中感悟到了生命的轮回,体验到了生死,感受到了亲情;从《我爸爸》、《逃家小兔》《彼得的椅子》中分别体验到了父爱、母爱和手足之情的珍贵和温暖……这些情感类的优秀绘本不仅适合班级其他的孩子阅读,同样能帮助随班就读生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树立自信,懂得分享和付出;懂得爱自己,也爱他人,在他们的心里播撒下喜爱阅读的种子。

  通过教师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随班就读儿童主动参与到听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他们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他们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与其他孩子能够产生共同的话题和交集,增加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与直观形象的图画的接触中,他们同样也能感受到绘本中蕴藏的美好纯真的情感。

  四。绘本阅读提高随班就读儿童的语文能力

  1.启发思考和判断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随班就读儿童往往欠缺记忆的主动加工过程,不善于或根本不可能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编辑、加工,学习材料无法在大脑中系统化。他们不能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出理论或原则,也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受到思维直观具体的影响,他们不善于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不会根据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类。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他们往往不能有效的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式不易改变,习惯了的行为方式难以修正,思维方法刻板僵化。在阅读简短的童话故事时,教师在讲完故事以后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龟兔赛跑”,兔子为什么会输?因为它睡觉了。答案和问题都比较直观。主要是为了集中随班就读生的注意力,让他听懂故事。又如在讲“老马识途”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适当扩展,除了马还有什么动物也能自己认路呢?运用对常识的积累,引导他们联系自己在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和认识,启发他们试着去思考,逐渐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随班就读的儿童感知图画不全面、不深刻,不能正确感知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图像或图画中的景物。不能正确理解画中人物、景色,以及人物和景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把握不住图片中的内容的主题,造成看图说话十分困难,所以在开始进行阅读的初期,要选择画面和色彩相对简单的作品。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复杂,要循序渐进,逐步延长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因为,随班就读的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仍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 积累语言和感悟

  对随班就读儿童的语言训练要求教师首先要从词语入手: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或创造情景,引导儿童的理解能力。不能就事论事,孤立进行,必须和儿童的认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能巧用游戏就更能提高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要使学生尽量听懂自己的语言,并为孩子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另外,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也有助于随班就读儿童参与学习。绘本往往就是只有一条单一的故事主线,而故事每一页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学习语言的情境。比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一张只有一句话,几个字,却可以让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钻、穿、跨”等几个常用的动词。

  又比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导读中,我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我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3.模仿运用和表达

  除了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让孩子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很多绘本文字的句式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除了内容不同外,几个段落的句式和用词基本相同,具有形象性、重复性、简洁性的特点,对于随班就读的儿童学习语言非常合适。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有段很有特征性的语言:爷爷拿起XX,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反复出现贯穿整个故事。再如《小猪变形记》写小猪变形成其他动物时的几段文字,句式都相同,教师在教学完开头变长颈鹿的部分后,可以提炼出“我是一只了不起的 ,我可以 。”因为文字浅显,又琅琅上口,所以孩子比较喜欢,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4.学习识字和看图

  有些绘本非常适合对随班就读的孩子进行识字教学。在《蹦!》这本书中,只有一个字,蹦,书的图也很简单,第一页是青蛙蹲着,第二页,青蛙,蹦起来。第三页是,小猫站着?第四页,小猫,蹦起来,然后是蝗虫,鱼、鸡,到了蜗牛,这是小朋友肯定也说,蹦。但是蜗牛蹦不起来了。最后是“我”,“我也能蹦”。每一页那个大大的“蹦”字,在反复地阅读和再现中,无论是读音、字形还是意义,一定能让孩子深深地留下印象,认识这个字。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掌握简单的读图的方法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读第二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从中体会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又如:在阅读方素珍的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或者通过大猩猩面部表情的变化猜测它的心理活动,并可以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谁一直陪在大猩猩旁边?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不仅关注故事本身,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的读图能力。

  除了对随便就读儿童进行的个别阅读指导,全班性的绘本教学能帮助随班就读儿童更好地融入阅读活动。比如《石头汤》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用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个故事充满好奇,他们兴致勃勃地在音乐声中,进入了绘本阅读。然后,老师先从单幅图开始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一锅怎样的汤,你是从哪里发现的?进行单幅图交流时,由图到文字,提醒同学刚才是从画面中发现的,再去文字中找找。出示文字和句式,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图文结合,去寻找和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来说出文本中的潜台词,把一幅图的内容变得丰富。给学生句式,给学生方法,学生自然而然习得了方法,学会了理解和运用。教师还引导学生把多幅图画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人物、景物、色彩的变化,从中得到发现,通过话题交流,读懂了故事。教师借助看图、读文、想象、比较等绘本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单幅图的阅读和多幅图的连读,读懂故事,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读懂了故事,理解作者寄托在故事里的深意,懂得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在教师抛出的问题和设计教学环节中,方法指导突出,条理清晰,有基于理解层面的设计,有思考层面的以及探索性的问题。层次分明,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了阅读理解的空间。从学生角度来看,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都充分说明,阅读本身是快乐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无论是随班就读儿童还是其他孩子,都必定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喜欢快乐地阅读。

  在绘本中,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和转化着各种观点,所以在阅读时,教师不要急于说教,不停地提问、说明,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为他们创造充分阅读领悟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尽管随班就读的儿童在学业上很难更上一层楼,他们与正常孩子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作为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将每个随班就读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给予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一些实用的生活常识,教他们更加有规律的作息生活。

  在以生为本的绘本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阅读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绘本阅读一定能为随班就读的孩童,开启一个别样精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绘本之力》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2011-8

  2.《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彭懿                          2007-7

  3.《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密忠祥                        2011-1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随班就读智力落后生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随班就读生的感恩情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