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10-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单位:巴州区第八中学

  作者:付允江 黄春华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说话能力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关注。

  一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传统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注意不够的缘由所在: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也使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效果。

  再次,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毋需讳言,现在的中学教学在相 当大程度上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高考时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考核,故而直接导致 不少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忽视。

  基于历史的积淀及现实的原因,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便十分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读完了高中还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有时“硬着头皮上阵”,也是结结巴巴、期期艾艾,或者含糊不清、层次混乱。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就连那些“优等生”有不少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应 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与有些人认为人自小就会说话,没 有必要进行培养有关;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的发展。实际情形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看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先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它包括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 “听”,要理解书面语言便要“读”;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要运用口头语言,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看,按系统论原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从“共时”的观点看,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它们各有功能,又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常常大于片面的和单项的训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话能力 的培养是忽视不得的。

  从“历时”的观点看,在语文能力这个整体中,“听、说”在先,“读、写”在后。“读”和“写”的培养属于语文科的学习,它们始于学校;“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属于语文学习的范畴,它始于社会。人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听、说”能力的训练。故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说话”培养,不是指说零碎的话说俏皮的话或者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说两三分钟以上,并且准确、周密、有条理、有头有尾的整段话、整篇话,它们有具体的要求:第一,要把话说得准确、得体,让人听了清楚、无误;第二,要用最少的时间,表达最多的意思;第三,要重点明确,有头有尾,意思完整,条理分明;第四,要生动优美,符合规范,能够吸引人、感染人。只有这样的说话才能收到语言交际的良好效果。这样的说话能力,也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形成。由此我们可说,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语文结构体系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任何的轻视或忽视都是 要不得的,而且是不应该的。

  三

  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和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第一是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的限制,但说话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而又有实效,它不需要什么特别设备(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两只耳朵),不需要什么特别原料(只要有空气,就能传播声音)。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因此,有资料显示,在人类使用的各种交际工具 中,说话交际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是思维工具的作用。众所周知,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内部语言(思维)借助于语词,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话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总是边想边说、边说边想,内部思维与口语表达迅速传递,不断交错进行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在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和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说话要边想边说,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力的迅速发展。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会说出很条理的话。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也提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会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叶老的这个见解应当说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是定向交流工具的使用。口语具有“定向表述”的特点,说话人是在一定场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分、知识修养程度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等。这也即是说,在说话时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适合。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换个措辞、换个方式去说才恰当,以至如何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等。此外,说话还可以借助“人体语言”(如说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等)和“副语言”(如讲话时的表情等)进行表述。这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最大特色。因此,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重视说话训练也是社会发展向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人们常说,当今的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人们广泛的交往及紧张的工作中,事事要求高效率,不可能事事都先形成文字再进行交流,用声音来传播和保留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声音传播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因此,重视说话训练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四

  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分科型实验教材,对说话的培养有一个较科学的训练序列:初一:复述;初二:概述;初三:论辨;高一:辩论、演讲;高二:专题发言、辩论;高三:专题发言、论文答辩。这些训练序列,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则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培训:

  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自我封闭心理的 产生,因而,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 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

  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当然,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以上我们从造成轻视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诸要素进行了探讨。“听、说、读、写”本密不可分,“说”和“听”的培养更是紧密相连,我们这里将其分开、只谈其一,主要是限于篇幅,故不拟枝蔓。百川归大海,不管怎样,我们的目的,最终还是如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 所有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薄弱学校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下一篇:作文教学生活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