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用健康的心态和方法研构健康课堂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提出“健康课堂”这个概念,是源于教育部人事司姜沛民司长一次提问的启示。2008年8月6日,姜沛民司长在孝感调研时,提出一个问题:一位教师,拿着教材、备课本进教室,教室里会是什么情景?是否清楚教师进去后是什么样的结果?能不能设计一种流程,教师进课堂之前就知道教室的情况,教师出来后不问学生就知道课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过程决定结果,健康课堂的结果我们是可以预料的。

  当前教育的许多突出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其映射的影子。比如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学生的眼神都转向成绩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而一旦回答不出来,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遭受挫折。教师提问很多时候只注重了知识层面的问题的解决,而很少关注谁来解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心脏,课堂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败。亚健康的课堂不可能成就健康的教育,病态的课堂的背后一定是病态的教育。因此,解决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需要追根求源,高度关注和研究课堂,从教育、教学本质出发,认识、研究和构建健康课堂,用课堂的健康逐步促进和实现教育的健康。

  健康课堂是一个要素丰富的系统

  对健康课堂的研究首先要着力于对人的研究。这里的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比如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教好,而有的教师却教不好。外交部一位工作人员在地方挂职,在参观学校时提出,教师教授知识很重要,教师的性格和行为艺术更重要。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古怪,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紧张。如果可能,应尽量让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接受不同教师的教育,从而让学生从不同教师的优秀品质中吸收养分。其次是对核心概念的研究,健康课堂是科学课堂模式的总和,允许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健康课堂模式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健康课堂是一个系统,它包括教师、学生、课堂、学科、内容、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构成课堂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中是健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在这个课堂里都是快乐的,而不能只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就好比在教室里放了很多盆景,有灌木、有乔木、有草本植物,不管什么样的植物都能健康成长。健康课堂和现有的课堂是有冲突的,比如升学率和学生快乐之间的矛盾,家长希望孩子考高分,学校希望有高升学率。健康课堂就是要在不回避考试分数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快乐,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在健康课堂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元概念搞清楚,健康课堂的定义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它的要素有哪些?要素和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健康课堂有两个关键点,即教师和学生。现在一些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把教材、教案、课程标准给他,他就走进课堂。有的地方选拔教师并不严格,正式上岗前,都没有听过课,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比如一名教师当教师之前是学数学的,是不是他当教师之前数学就学得很好、知识结构就很完整呢?不一定,数学有三角、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如果他解析几何没学好,那么教解析几何可能就有问题。教师的培训还是应该从完善知识结构开始,功底扎实才有后面的正确教学行为。如果起点不行,后面教学就有问题。

  研究健康课堂需具备研究意识

  研究健康课堂应具备研究意识。研究意识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问题意识。“健康”和“不健康”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让学生乐学首先需要考虑他为什么厌学。教师花了很多功夫,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为什么学不好?

  第二是本土意识。一个地方的文化决定着社会怎样看待教育。倡导尊师重教,到底怎么尊师、怎么重教?对教学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气场和什么样的环境?要立足于地方文化来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健康课堂。

  第三是规律意识。就像人的成长一样,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人是有规律的。教育从古代到现在,研究了两千多年,也是有规律的。对健康课堂的探究不是一种偶然的探究,应该是研究它产生的必然过程。

  第四是创新意识。健康课堂的课题研究不是从没有人研究过的,可能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研究得比较宽、比较深,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提出的健康课堂应该与之有别,在某些方面更加有效,认同度更高,既有本土性,也有普适性。

  健康课堂的理论应该是一样的,但实践操作的模式应该是各有特色,教育研究应该解放思想。什么叫创新,正确地、成功地使用好新思想,就叫创新。什么叫科学?就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知识,比如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沸腾。什么叫学科?就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加工,用来进行教育的知识体系,比如物理中水的问题、力的问题等,原来是分散的,整合在一起就是物理学科。

  学科是如何分类的?最开始,培根根据人的理性能力进行分类,人的能力有几种,如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等,于是就分为记忆学科(如历史学科、语言学科)、文学艺术、其他学科等。圣西门认为培根的划分不对,正确的划分应该根据对象来分,比如研究天文就出现了天文学,观察物理现象就出现了物理学,观察化学变化就出现了化学。黑格尔认为圣西门不对,要根据客观对象分,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就来研究什么,于是就有了机械类的,如力学和数学;从性质来分,如物理学和化学;从有机性来分,如生物学、地质学等等。恩格斯否定了前面的一切,从五大运动来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对应的是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而目前最流行的是根据《美国大百科全书》的标准来分(从科学研究方法来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生命科学。这个事例启发我们,研究健康课堂,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格式,不能在条条框框里研究,应从不同视野、不同角度研究,可能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研究健康课堂需要健康的心态

  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已如火如荼,非常热闹,也涌现出许多典型。时间向前推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汨罗的素质教育、安徽铜陵的无差别教育,还有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及其他一些模式。有的经久不衰,有的昙花一现。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不能带有功利色彩,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比如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流行歌曲流行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而经典歌曲任何时候听都是一种享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首歌曲叫《流浪歌》,当时满大街都在唱,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唱呢?而《天路》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听起来依然那么震撼,这就是经典。有人开玩笑地说:好的东西叫作品,不好的东西叫作业;唱得好叫歌唱,唱得不好叫唱歌。教育研究不应是玩概念,“健康”到底指什么,“健康课堂”到底指什么,这需要作内涵研究,作模式的探究,最终要考虑学生受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是否健康和快乐。而教师不仅要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关键还要看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学得怎么样。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例如荆州市北门中学,生源一般,学校推行课堂改革,教室里桌椅是小组式摆放的,学生通过独学、互学、群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枝江一中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学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和谐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是平等的首席。这些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解决学习问题,课堂是高效的、健康的。

  研究健康课堂,要静下来,要有耐心,不要想今天参与、明天就出成果。健康课堂会出很多阶段性成果,来帮助所有教师和没有参与的学校,让他们共同来分享,更重要的是建立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念、材料和资源。健康课堂的研究一定要扎根一线,这样才能找到很好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当然样本要能代表常态性的课堂,而不要刻意打造。

  围绕“健康课堂”的课题,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研讨会,在各学校申报子课题之前,把健康课堂的内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湖北特色的健康课堂的定义、内涵,以及怎样研究,让研究者不产生歧义,目标指向比较单一。学校要做的主要是按照专家设置的模式和操作流程进行落实,在落实中进行创新。健康课堂研究应该是“三有”研究:有意义的研究、有序的研究和有成效的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五导”作用    下一篇:“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