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案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根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文件要求,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特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都在积极稳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也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从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到邱学华的“尝试教学”、从声誉鹊起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展示课堂、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学”、从“茶馆式教学”到“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也在反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课堂?为此,我们提出“健康课堂”这一概念。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都提出: 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所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改革课堂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我们的回答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因此,开展构建健康课堂的研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为当今的课堂教学提供多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共生的氛围。当前,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我们应在打造健康课堂基础上,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教师科学教学、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师生双赢局面。我们提出的打造健康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且还要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精当有效,使教师乐教,教得轻松,愉快,有效。健康课堂要营造一种师生双边都乐在其中的氛围,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场域中和谐共生,健康发展。

  二是通过健康课堂的研究,为常态化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支撑体系。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常规课堂”、 “差异性发展” “生态化教学”这些重大命题,探讨教与学和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常规教学策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支撑。

  三是通过健康课堂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方向和主题,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提升广大中学教师整体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质量。

  四是通过健康课堂的研究,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理念、新技能和新方法。帮助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上诸多环节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寻求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新策略。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广大的中小学校提供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1. 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指的是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学科的课堂,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课堂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

  2.本课题所说的“健康课堂”,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一种优质的课堂形态。

  它的内涵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又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 ;既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的完美统一,又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目标导向,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健康课堂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依需施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而构建的一种科学实惠、生态和谐、简便易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健康课堂的主要特征是:

  (1)健康课堂的方法是科学的。教师教学思想和情绪是积极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

  (2)健康课堂的流程是简洁的。即常规课堂的基本环节就是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

  (3)健康课堂的兴趣是浓厚的。健康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是教师激情似火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4)健康课堂的负担是适中的。健康课堂追求“减负增效”。

  (5)健康课堂的环境是生态的。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课堂的文化环境是阳光的,课堂合作的氛围是积极的,课堂的整体情绪是快乐的。

  (6)健康课堂的价值是实惠的。课堂目标达成率高,课堂效益最大化,可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3.“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题的“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是指向课堂的,即在健康课堂的理念指引下,各课题参与学校进行自主探索、实验、尝试、修正和改进,最后总结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教学活动框架并进行推广,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内部世界的知识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被看作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为构建健康的课堂创造了氛围。

  2. 教育生态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资深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实质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和指导教育的发展。“生态学的方法与模式的要点在于指明教育情境的范围和复杂性。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考察教育问题。”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中,可以把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多个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相互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这些生态关系就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当这些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对话、融合、和谐、共生发展,课堂生态就得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会促进每一个生态因子的优化和发展。反之,如果哪一个生态因子出现问题,就会打破整个生态圈的平衡,所有的生态因子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这样一种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理论中对于质量、效率等的单一、固化追求,将课堂引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恰当协调相互关系、有效促进均衡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提倡建构的“健康课堂”,就是要创造一种师生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化的环境里,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往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3. 叶澜的“课堂生命说”

  叶澜教授是我国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开创了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理论先河,并且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我们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们课题组提出的“健康课堂”模式与叶澜教授提出的关照课堂的生命力的设想,在共同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上是相契合的。以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目标,我们的课堂氛围轻松了,教师教得愉快,学生也乐于学习,这样的课堂就是一种健康的、理想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健康课堂常态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形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可行的中小学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 依据课程论的基本原则,研究打造健康课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

  2. 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形成健康课堂的教学观。

  3. 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

  4. 探索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具有各校特色的、常规的课堂教的方式和学习方式。

  5. 探索解决当前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新理念、新技能和新方法。

  6.健康课堂的师生关系研究。

  7.健康课堂模式的选择性策略研究。

  8.健康课堂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9. 研究健康课堂的有效评价内容和方法。

  10. 通过健康课堂研究,探索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科研素质提升的途径。

  (三)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以下预期成果:

  1.让健康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健康课堂的形态在全省中小学课堂成为常态,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

  2.确立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形成健康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群;

  3.总结一批打造健康课堂的成功经验。

  4.开发一套代表湖北基础教育质量的中小学健康课堂导学案。

  5.建立一套全新的健康课堂评价体系。

  6.成就一批打造健康课堂的湖北名校和培养一批探索健康课堂的湖北名师。

  7.精选一批探索健康课堂的高水平论文,出版1—2部研究健康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

  8.撰写一份高水平探索与研究健康课堂的结题报告。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各课题参与学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田野研究的精神,通过实证研究和理性分析,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果。

  首先,经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突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各中小学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形成高效健康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验效果。

  (二) 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实施

  1.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此课题的学校和个人在开题会后将课题申请报告报给课题组(设在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秘书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组织专家到校指导。

  2.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 → 确立研究方向 → 制定研究方案 → 理论培训 → 现状调查。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在课题研究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总结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的对策。将在2012年和2013年10月根据各校课题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校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专题指导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

  4.结题

  ——收集、整理子课题研究成果。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展示研究成果并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组总负责人: 黄俭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2.课题组办公室(设在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秘书处)

  办公室主任:袁先潋  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秘书长

  副 主 任: 方  斌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高中课改办公室成员

  李情豪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成生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副秘书长

  刘期锡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

  3.课题专家组成员:

  王  强  涂艳国   陈佑清   张祖春    叶显发  周东明

  史绍典  袁先潋   方晓波   李文鹏    杨国金  刘和荣

  李情豪  汪  丞

  4.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实验学校(见附表)

  5.课题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袁恩光  胡晓娟   宋莉莉  李娟

  电话:027-51117065  51117063  传真:027-87467680

  手机:15607100755       邮箱:jkkt2012@163.com

  六、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条件

  1. 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对课题的研究将给予大力关注与支持。从相关的研究到教育专家下基层学校调研,深入课堂,与新课改中的师生交流,了解新课程的实施进展,并为共同开展研究提供方便和服务。

  2. 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组织一批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能科学、有效地促进课题的实施与开展,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3. 该课题实施的另一个可行性条件就是通过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这一平台。在高中校长分会、初中校长分会、小学校长分会和校长培训工作研究分会组织一批课题实验学校和骨干力量开展健康课堂研究。其潜能对于课题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的新要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配置,都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健康课堂的教学策略开展实效性研究。

  七、课题成果呈现方式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课题研究注重阶段性成果的展现,方便各参研学校进行及时的交流,了解本课题相关参与单位的研究动态与进展。

  我们将汇集各子课题报告、论文、教案成书出版,课堂实录的光盘将放在相关专题网站上,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共享。

  结束语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学校积极的参与、配合。研究方法要科学,管理措施要有效,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还需要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各校应拿出一定的经费给予保障,确保各校课题的实验和研究能顺利实施。

  本课题组将组织全省有志于此项课题研究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从各地各校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广泛探究打造健康课堂的实效性问题,探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健康课堂的策略与方法,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各具特色的丰富经验和优秀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谱写新篇章。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作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校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健康的心态和方法研构健康课堂    下一篇: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