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1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学习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让我们俳徊于岔路口,亦或是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人,在困惑面前总是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才会脱颖而出。笔者本次就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学习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下面就列举几个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典型人物来阐述一下笔者的观点:

  鲁迅先生在生平的工作和学习中非常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翻译了3640万字的著作,平均每天写2000字,为我国近代文学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之所以这样高产,是因为他平时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把写作当做是一种乐趣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勤奋学习的动力。曾国藩是清代的名臣,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来激励自己,教育子侄,“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驰。”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还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因为有了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他得以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从上述两位名人例子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是为人、做事成功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习惯也决定着命运。好习惯形成,一辈子受用;如果坏习惯形成了,那么要一辈子受折磨,受牵累。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何等得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了,学生的成绩也会在教师的汗水滋润下慢慢的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么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笔者就一下几点来进行阐述说明。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小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认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生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向学生们宣读、讲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文明礼貌习惯和文明守纪习惯为主的养成教育,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拖欠,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抓反复,反复抓,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二、 重身教,导之以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作风、

  习惯、处事方法等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会成为孩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这个班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水涨”而“船高”。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最好身体力行,自己先做给学生看:例如: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学习有效率;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处理果断,工作高效率。要求学生讲究卫生,有环保意识 ;教师就必须衣着整洁,班级布置要井井有条……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

  三、贵在指导,重在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贵在指导,重在训练,训练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重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让学生明白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盯着教师听,跟着教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在课后,则转到训练学生良好的生活、文明礼仪习惯的重点上。如:训练学生自觉做到尊师守纪,举止文明,注意礼貌,重视卫生,改正不良行为,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起床、锻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认真思考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等。

  四、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进行“小红花”的评比,每学期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学校开展的“**之星”的竞选活动,调动了学生争做模范的积极性,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一致,确保养成教育。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这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验证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例如,每天的作业、课堂订正,回家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巴金老先生说:“教书育人,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潜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 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下一篇:如何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