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策略举隅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使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呢?我略谈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发展的互动过程。现代教育观认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注重张扬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面具,亲近学生,少一些监督、责备的言行,多一份信任与欣赏的举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真诚合作的新局面。

  心理学家杰罗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教学民主了,才能彰显学生的鲜明个性,使其读出对文本的真实感悟。如果每一篇课文,教师总是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几方面去解读,学生只是一味地练习,倾听着教师的观点,势必形成“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二、巧妙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去认识新鲜事物、寻求真理的积极动机。离开了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解读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乐观、肯定的情感体验,增强主动研究、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新课开始时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机智幽默的穿插,学生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去兴致勃勃地领悟;课后巧妙的小结,学生会觉得回味无穷,产生新的阅读期待。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设置悬念:“孔乙己作为一个书生,读了一辈子的书,怎么会连名字也没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猜测,学习探讨文本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紧扣文本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趣,鲁提辖的粗中带细、快中有慢、爱恨交织以及很够味的三拳,学生读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本的内涵意蕴,体会不同体裁文章的趣味,如品味记叙性文章的曲折情节、领略说明文的新奇等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而又愉快地探求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

  三、鼓励质疑,发散学生思维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动力。“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应该给予指导和激励,允许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不同于作者、教师的理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这句话可以省略吗?”“‘黑布、深青布’为什么要写得这样详细?”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生在质疑中理解了朴素平淡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沉真挚的父子之情。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后进行梳理,适当引导归纳选择,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的放矢。

  四、联系生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过:“语文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的实际效用,不能脱离生活。”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该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与应用语文规律。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它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开展一些联谊活动,如猜字谜、对对联、辩论赛、成语接龙、接名句等等,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走向广阔的社会空间,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课堂内外的互相迁移,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处处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巧妙设计引人入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品质;联系生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转化学困生抓心理特点”的管见    下一篇:作文教学要过“三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