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班班通”建设与成效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邓科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班班通”建设工程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对教育资源进行连通,同步实现网上教与学。利用电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目前,我乡一所初小实现了“班班通”建设工程,就使用情况来看,谈谈如何建设“班班通”和提高“班班通”建设的成效。

  一、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班班通”工程。

  1、建立鲜活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库。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一是延伸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为教师增添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资料,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二是与互联网相连接,弃糟粕取精华。则为吸取网上相关的教学网络资源或者网站,采取单机管理,单机下载,共享资源。

  2、建设实用的“班班通”硬件设施。就我乡“班班通”建设的情况来看,有座式电脑、25英寸电视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我认为不太实用,应该配备实用方便的硬件。一是配备电子白板而不是电视(或者大英寸的电视机),因为电视小,后面的同学不易看见。二是配备笔记本电脑而不是座式电脑,因为便于携带和管理,增强电脑使用寿命。三是建设无线网络而不是有线连接,既可避免学生上网,又可使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信息化素质普遍较低,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数量不到教师总数的40%,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力量较强的教师又不太懂教学,又缺少与教研部门协调配合的统一组织和规划,因此,教育信息队伍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队伍之间存在“一腿长、一腿短”现象。因此这些因素制约着 “班班通”工程的建设发展,更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须强化培训,促进应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实行“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准入制度是现代教师一个必备的条件之一,教师要持证上岗,否则,不得评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凡中小学教师必须经考试合格,并颁发“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

  二、我们应如何提高“班班通”的成效。

  1、加大“三通”的督查。一查是否“通”硬件,即看看每个班级是否配备适量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和网络设施。二查是否“通”资源,看看在硬件通的基础上是否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查是否“通”方法,即看看是否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2、改进学校的管理手段。加强督导,科学评估,制定《本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细则》,从管理、应用、课题、培训、资源等方面核定具体指标、考评标准及管理办法。根据工程规划和进度,将培训、应用、成果展示分别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做到任务目标化,管理规范化、评估科学化,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水平。

  3、普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应用信息的能力,试行信息技术学科必修考试制度,逐步将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纳入考试之中。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技能竞赛,增强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为“班班通”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设庞大的教育网络资源库。要购置从小学到初中中全部学科的试题库,购置功能强大的视频点播系统,购置电子备课系统、数理化仿真实验室、网络视频直播机等,建立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实现卫星资源通过地网传输。

  总之“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因此“班班通”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只要使“班班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就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怎样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