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关于评价改革中的几个心理趋向的思考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牵一处而动全身”的敏感神经。如果说,课改初期我们对评价的回避是因为害怕束缚教师、学校大胆探索的手脚;而到今天,如果我们还羞于谈评价,不花大力气研究教与学的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不能从操作上构建策略,那么“教”与“学”缺乏科学的导向就会迷失方向,课程改革就会出现畸形发展的势态。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越是急着依赖评价来促进课改,就越是感到理想的评价“高不可攀”。本文拟就站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心理趋向,谈谈个人看法。

一、几个心理趋向:

1、学校的心理趋向。

学校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作为评价的主体行使着对教师、学生评价的职责,作为评价的客体,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和家长的评价。

随着社会思潮对学校影响的深入,学校间的竞争加剧。学校管理者在苦苦思索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就是评价问题,如何能更加有效地合理地评价教师、学生,才能使教师的工作激情高涨,创造性地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习的劲头大增,违纪事件减少,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为学校争光添彩。在这其中,学校渴望有一盏明灯出现,这盏明灯是上级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能体现学校个性化和特色的评价方案,能激发学校创造性的评价方案;这盏明灯也是社会对学校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只看升学率。有了这盏明灯,学校才好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但在目前,这盏明灯处于朦胧之中。也有学校曾试想自己构建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但顾虑重重,因为当前环境下学校的自主空间不大,自己的评价体系能否与社会各方接轨,如:是否符合高一级学校的招生政策等都是未知数,在这其中需要统筹和协调。

所以,目前,学校一部分在“照旧”中等待,一部分正在等待中创新,但有些底气不够,动力不足。

2、教师的心理趋向。

教师同样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

作为客体,教师群体内的基本情况不同,个性特长不一致,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后,教师们希望能有针对自己个性情况的评价,不再单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再以表面显得公平公正的量化考核去评定教师的全部和全部教师,不再以分等、奖惩为评价的目的;而应是通过评价帮助和促进评价客体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实现发展。

同时,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科目,成绩都有进步,但由于学生情况不一,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很难作出有促进性的评价,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因此,教师显得有些无辜和无奈。

3、学生的心理趋向。

学生不应只是评价的客体,他们也应是评价的主体。

当前时代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喜听表扬,总觉得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不愿与家长、老师交流,但又希望受到重视,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更有面子。

所以他们希望评价自己不能再单“以分数论英雄”;学校的考试能否不单重视语文等文化课,而增加考试考查的项目;改革现在单一的考试形势,增加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一张成绩通知单或充满作秀成分的素质报告;能否让学生自己发挥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不再把学生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个体差异,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为此,当前很多学生显得学习无目标,前进无动力。

二、几点思考:

1、对评价的渴望是一种进步。

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心理可以看出,他们都表现出对评价改革的渴望和对评价体系的建构和操作的无奈与焦虑。这不说明他们的无能,相反,这表明他们在迷途之后的觉醒和评价改革中的进步。

2、不要再等待。

学校、教师、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即应是评价体系的构建者和操作者,我们不能将这一责任委之他人,总处于等待中。但目前这些主体,特别是学校,未能从旧的评价理念中挣脱出来,仍在等待评价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这样的想法应该被摒弃。如果我们仍有顾虑,那我们也应该在等待中探索,在等待中等待将意味着什么?也许,评价方案到今天还未下发,正是因为根本就不会有这样一种能大面积适用的方案。

3、不要觉得自己改革的步子小、范围窄。

很多人都有“一口吃个胖子”的念头,等有了全面的评价方案再着手 。我们都知道,具有发展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涉及的面太宽、太广,甚至有不能穷尽之势。我们应放低视角,抓住每一个细节,其实,只要有教育发生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是心灵的麻木者,观念的落伍者,我们就会感到促进性的评价无处不在,在我们工作中一句话一个眼神实际就是一次评价。只要我们在改革,在探索,步子小终有一天会到终点,涉及面窄一天一天就会宽广。

4、自己的评价方案最适合自己。

诚然,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一个艰巨、长期的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希望有一套别人成熟的评价方案为己所用,这可以理解,但是别人的评价方案也只有在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才能实施,才能体现个性化,才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如果自己能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改中进,在进中改,那么这样形成的评价方案自己的,也才最适合自己。在这其中难道没有“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吗?

旧的评价模式尤如在放短线风筝,它已不能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一片更为广阔的蓝天。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无”与“有”之间的焦虑与无奈,敢于舍,敢于破,敢于立,不求结果,而求过程,我们的评价改革就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管这次的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还是先课改试验后全面实施,我们都应是评价体系的构建者和操作者,不能彷徨等待,但是我们需要统筹和协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中学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困惑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