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艺术,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言道“教无定法”。虽说如此,但教学本身应服从于“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这一宗旨。未来社会需要新型的人才,即是要有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努力目标,至于如何培养,我认为关键的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一点想象、创造的自由空间,善于运用“空白艺术”。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美的享受。因此,      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无不讲求空白艺术。古稀腊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的稀有之宝,是与她那断臂的缺陷“空白”分不开的,它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中国画中,画家们为了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给欣赏者留下无尽的再创造空间,神韵无限,被西方称作“未完成的杰作”。

  语文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中,也应像其他艺术形成一样讲究“空白”艺术,并与其他表现形式配合,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这不仅符合语文教学艺术的规律,遵循接受美学的规律,而且与教学改革同步,符合主体式教学。所以,我们应与教学改革同步,在语文课堂中提倡教学的“空白艺术”。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空白”艺术呢?关键是要科学而又巧妙设计“空白”。

  一、教学内容,留空白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 “不言”即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课文中的“空白”。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内容含蓄,语言凝练,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末段的“活该”,《孔乙己》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荷塘月色》中的起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原来如此…… ”等等。有经验的教师对待这些空白点绝不会口若悬河,大讲特讲,而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知识世界的窗口,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知识上的暂时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和现成教材上得不到需求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勾引”他们,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调动思维积极探索。

  例如《最后一课》的结尾,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时文章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做短暂的“静场”处理,巧妙设问启发,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感受他此刻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慨;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深情;亡国的切肤之痛,不甘作亡国奴但又无力救国的无奈……

  当然,教师故意保留某些教学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能起到“调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它的好处是:①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设置疑虑,引空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心求通而未得;“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空白”心理状态。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短暂的空白”,就在于“愤”和“悱”这种教学情境并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开始,它其实是一种“蓄势”,是学习前的一种准备,目的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奋程度达到高潮,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那么,这种“短暂的空白”从何而来呢?根据大多数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提问激疑”是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全盘托出,而应留给学生一点空白。有些内容,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实际,在课文的难点关键处,精心地设置疑虑,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思维,进行艺术填补空白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师生双方的质疑、释疑,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比如,我在教学《变色龙》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抓住题眼“变”字,提问设疑,留下空白,有意识地诱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变了几次?怎样变的,为什么变?对狗的哪些称呼体现了主人公的一次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学生对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奥楚蔑洛夫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三、断流停顿,布空白

  课堂教学有它的流畅性。教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可能会感兴趣,但听后往往很快遗忘,因为教师把自己看作一个知识布道者,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让学生主动思考,因此不能形成深刻记忆。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不妨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让学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 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述,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压迫感,以期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另外,停顿造成的教学语言的“空白”,对组织课堂教学也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有的同学不注意听讲,在下面搞小动作或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书,教师如果发现,就可以采用停顿的“空白”技巧,唤起他的有意注意,把他从另一注意中心“拉回”到课堂教学情境中,这是组织课堂教学纪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比单纯的训斥要好得多。

  四、巧设板书,造空白

  板书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性的手段。精巧而又富有吸引力的板书,能弥补语言描述抽象笼统的缺陷,给学生形象具体的美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艺术效果。如果在板书设计上教师再借鉴吸收格式塔的“完形”理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好奇“求全”心理和求知释疑的强烈欲望,讲究一点“空白”的艺术,将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进入更加美妙的艺术境界。精巧板书设计的好处是:①能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②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情节和结构,把握人物和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③可以训练学生简要概括语言的能力;④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知识掌握扎实牢固、记忆深刻。

  比如,教师讲《塞翁失马》一课,师生一起疏通文意后,便作一个充分体现“空白”的精妙的板书:

  失马

  坠马

  得马

  学生看了这一板书,对两边的“空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积极思考,深究答案。通过对课文全面仔细的分析和理解,最后在空格内填上了“福”和“祸”两个字后,学生的内心便获得一种“充实”“完美”的满足感,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板书设计的“空白”在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同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波澜,学生由此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

  总之,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应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其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留一些“空白”, 让学生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这既能使他们在深思咀嚼中活化所学内容的“养料”,又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思路更开阔,学习更主动,更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将“打破沙锅”进行到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