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发挥多元思维优势,实现创新阅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早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人仅把它看作是获取文本信息的一种手段,显然是不足以体现现代阅读活动的真正意义。一种具备良好思维习惯的阅读活动,他能够在拓展人们生活空间的基础上提供精神食粮,完善人格,提升价值。因此,我们应认识到阅读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祥老师注意的是文章的饿起承转合,强调析句、造句,抓文段、寻过度。这样做,容易了解文章内容,把握结构线索,容易理清行文思路。虽说这环节对阅读来说还是挺重要的,但并非阅读的真正目的。再21世纪的今天,世界教育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要让学生学习做人,学习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习的终极关怀应该是创造。阅读活动,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还给学生思维空间,使其在掌握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强调以认为本,主要在于提高阅读者的参与意识:参与综合,判断和形象再造;参与到阅读解文中,力求恢复作者原意,指向文本丰富的内涵,超越自我,重塑读者新形象。阅读过程是形象与抽象的整合,形象事物抽象化,抽象事物形象化。针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或领会,使思维活动由单向转向多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充分发挥思维多元优势。阅读者启动多条思路,形成多条思维线或多个思维网,产生阅读的自动与互动效应。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形成开放性,扩展性思维,使思维 逐步扩大;或者是一条或几条思维路线在扩展过程中与另外一条或几条思维路线交叉,形成交叉性思维。几条思维线往往在交合处,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火花,萌发新生事物。通过多元思维活动,阅读主题能够调动已经储备的生活经验或文化积淀,并以次为中介,进行分析,重组完成创新阅读,并指向认识能力的深层次。
  〈一〉
  开放性思维在创新阅读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如果局限于一个角度或者缺乏联系和推理,那么就只能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或顾此失彼。开放性思维要求读者要善于寻求事物间的联系,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直至透彻、全面。例如从绿鸟、花狗、白猫、黄狮子四种动物中,挑出区别于其他三种的一种动物。我们可以从外表的色彩,生活习性,栖息地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抓住事物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是开放性思维的特点。它有助于拓展阅读思考空间,丰富作品内涵,为诱发联想,产生灵性提供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启动开放性思维创新,恢复作者原意的阅读。这是阅读的最初层面。阅读者总是乐意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解文。但这必须会造成时空上的跨度所带给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恢复作者原意阅读过程中,要启动开放性思维,调动有关作者生平等背景知识来协助理解。如对〈荷塘月色〉中开篇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领会,为什么会“颇不宁静”?我们要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不难发现作者在月下暂得了一份宁静,“超出了”“自己”,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语句我们还是感受到的一份“不宁静”的心。是什么原因造成朱自清先生的心不宁呢?此时的阅读者应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大革命失败时期的清华圆。当时的中国,正值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各地。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内心处于极度苦闷彷徨中。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写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正是这种“超越”又想“挣扎”的心理所以才在文中表现出“颇不宁静”—“宁静”—“终无宁静”的变化过程。通过联系背景材料从文中我们似乎又发现了作者本人。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而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的协调,恐怕就很难想象出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及其心理特征。
  第二,实现开放性思维创新,探求文本内涵的阅读。阅读者正在阅读过程中要达到的第二层面就是要以接受者的眼光去审视作品,而不再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揣摩。如果说第一层面是平视作品,那么接下来应该是俯视作品。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照作品丰富的内涵。正所谓“形象大于思想。”“艺术形象所展示的客观意义总是超出了作者主观的创作意图,而接受者所见就可能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孙子威《文学原理》)因此,我们在超越作者自身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展现作品内涵,进行创新阅读。例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是,还原作者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去观照读者就可感受到作品所创造的回肠荡气的悲壮美。从“态度温和,斗争勇毅”,读者还会感受到“人物形象美”;从“前仆后继,英勇壮烈”可以感受到“社会斗争美”;从“深刻的理性,鲜明的爱憎”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美”;从“一波三折,跌宕多姿”的结构中感受到“行文艺术美”等等。再如《红楼梦》的主题,从作者本意看,主要在于抒发人生如梦、自色悟空以及无才补天等人生感慨。但读者可以从宝黛爱情及其悲剧的描写中,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激起发封建的思想感情;从封建大家族兴衰过程的真实描写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内涵,为形象再造提供了心理优势,为进一步点燃思维的火花奠定了基石。
  <二>
  在创新阅读过程中,开放性思维使阅读者思维空间不断地扩大,思路的密度增大。几条思路相交合,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思维火花。如文艺学与美学交合,形成新型学科文艺美学;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合,形成教育心理学;动力学与运动学交合,形成运动力学等等。阅读也是如此,可根据文本内涵调动已储备的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使之形成物我交融或物我两忘的阅读心理状态。
  第一、启动交叉性思维创新,指向主体自我的阅读。在充分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作品与阅读主体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处,把自身融入作品中,形成物我交融,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审美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调动已储备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使之与作品的相应内容交汇。“阅读中当读者所创造的形象,产生的情绪与作品负载的形象,包孕的情绪高度一致时, 的言语形式与读者所创造的形象迅速融合为一体,达成物我同化。”(《阅读的奥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五期)山西的一位教师在设计《荷塘月色》课堂教学时,用音乐欣赏与课文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法,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用音乐作为中介,以次唤起学生已储备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迅速地感受到作品所负载的形象。一曲《月光》钢琴曲把我们带入到和谐自然恬静的境界中,再加上朱自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荷叶挺立,荷花娇媚,流水脉脉,花香缥缈,月光朗照的图画,使“我们似乎感觉到声和光,光和影在空间的变幻,感觉到人的心弦与大自然律动与交融。”
  第二、实现交叉性思维创新,重塑主体新我的阅读。这是创新阅读的第四层面,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终极关怀。阅读主体脱离文本,从物我交融中升腾起,重塑自我新形象。“阅读过程中,主体过去积淀下来的文化成分处于一种急剧的交流之中,在主体身上合理的,先进的东西得以保留和发扬,不合理的,落后的东西遭到摒弃和修正。”(同上)在联系作品“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升自我价值。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在不断积累文化成分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形象。一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光辉形象对每一个读者都有激励作用。只有完成从“恢复作者原意”到“丰富作品内涵”,从“超越自我”到“重塑新我”的阅读过程,才真正体现出阅读的意义,才使每个人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创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活动式教学探究    下一篇:中学生写作异化心理漫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