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驾驭教材进行语文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梁   敏到了小学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凸显了它的关键性和它的难度,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总的目标:听、说、读、写,这时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目标又包罗万象的地蕴含在课文教学之中。而作为一名教师, 要达到“三维目标”,如何驾驭教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以达到交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将至关重要。教学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我从事多年的小学的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对语文教学作大胆的尝试,觉得效果比较理想。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上了小学语文高年级,不管那一册的课本都有24篇以上的不同的课文,篇目多,内容多,于是平时的教学便呈现以下的上课模式:

  1.穿着新鞋走老路。

  自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真正运用到课堂的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却并非易事。一篇课文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面面俱到。教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应付考试,在课堂上不得不让学生变成“抄工”,教师板书词语意思,段意,中心思想,而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有几节课能用得上。要想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变成了应试式教学,教师不得不忙于为了应付学生的考试的上课。

  2.在“三维目标”面前,多数教师还是选择急功近利。

  教师们都知道,要让学生有能力和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教师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让学生拥有临时的知其言的知识却是比较容易的事,而让学生拥有知其所以言的知识却非易事。但多数的教师为了急功近利,对课文分缕析地逐一讲解,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词、每一句的意思,体会自然段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知悉课文的写作特点等。这样就不怕学生考试考得很差(但绝对也不会考得很好)。同时教师上课模式单一,拿起那篇课文都是按照“读---分段—概括段意---分析课文---归纳中心”的模式上课,几乎都是死记硬背知识,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淹没了语文的活性、魅力与美。

  3.课文知识点多,不知抓哪。

  教师在课文的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面前,教学时就像是打算盘,见子打子,教师觉得哪个知识点都重要,哪个知识点都不想放弃,于是面面俱到,就像蜻蜓点水。于是对任何个知识点都讲得不清不楚,学生更是听得一塌糊涂,如雾里看花。如;教师讲到课文的修辞手法时,教师问:“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1答:“是比喻。”学生2答:“拟人。”于是教师明确其中一个答案是正确,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教师也没有时间去具体说明。又如教师在教到归纳段意时,学生1答是那样。学生2答是这样,教师为了赶时间往往是肯定其一,便不了了之。

  二、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认为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应满足于追求某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应是从中把握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于是,我大胆地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选取某篇课文的一个知识点为重点,“授之以渔”。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不管是那个版本,教多了教师都觉得,都非常的淡化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编排。如某个标点符号使用;某个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某个词语的意思……都是课文练习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上课时,由于教材没有编排有关于基础知识的内容,也往往是告诉学生答案的方式上课,而学生面临考试时,题目灵活多样,往往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学生由于平时学到的只是“鱼”,只能乱猜。而且由于教材没有编排有关于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师往往重视也不够。

  针对这些情况,我认真地钻研了整册教材,决定改变上课模式,驾驭教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以达到交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以五年级语文下册为例,《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我选取了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先给学生讲授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些术语的意思,再让他们依据掌握的知识在课文中寻找出这些句子,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由讲述,自由发表,再抓住句子的一些重点词指导学生分析,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能力。《郑和远航》这课教学时,我选取了指导学生如何从课文题目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先讲授了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如有的课文题目是与主要内容有关,有的题目是与中心思想有关。以其其他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然后利用课文为内容进行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教学时,我选取的是如何分段,概括段意的写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段的整体结构,再从意义段的内容中如何归纳出段意的方法,然后利用课文为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有些课文我选择了修辞手法为重点;有些课文我选择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我选择了朗读训练为教学重点;有些课文我选择了组织学生如何去品读句子……〈二〉把握尺度,适度推进。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一次的讲授与练习学生往往是掌握不牢固的,教师在课后还要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和考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以便在下次再进行类似的知识点教学时如何进行备课,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得到推进和提高。

  〈三〉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

  不管是哪门课程,学生只要掌握了这门课学习的方法,那就好办了,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学习有了方法,他们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学习起来得心应手,理所当然就轻松愉快。于是在往后的教学中我还是以课文为本,因课设计不同知识点的练习,多次的反复练习,教师多次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拥有终身受用的“渔”。

  三、自己的一些体会。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异议,一篇课文二课时要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这样,别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可能都达不到。我认为不是这样。

  第一,看你的班级的学生的基础如何,其实一篇课文的内容大约有一半的内容学生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只要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去“自主、合作、探究”,就行了。

  第二,看你作为教师舍不舍花精力和时间,这种教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熟悉和钻研教材,因课设法,因课去设知识点。教师同时需要设计学生整学期的知识、能力达标计划,然后把这些知识、能力达标计划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中。这种教学模式它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靠学生有了“渔”才有“鱼”的。在不断积累得到“渔”中获得更多的“鱼”。学习语文是积累的过程,但积累的过程我认为更应该注重于学生的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效果比较理想,现在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也学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年级越高,我也越来越“懒”, 越来越轻松,这不就是我们课改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吗?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人文科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研究    下一篇:略谈文言文教学的几个抓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