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新教学理念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的质疑行为走进课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好奇心与质疑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当人们寻求真理的好奇心受到传统观念的挤压时,好奇心就会转化为质疑精神。而建立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进一步推进。须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为什么大部分学生没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呢?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笔者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语文教学中学生无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习惯已成自然

  好奇心、求知欲本是人的天性,可当孩子们跨入学校大门后,问题便逐渐减少以至无问题产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总是处于“被组织”的状态,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有回答的义务。教师按自己事先精心加工设计的问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追问不舍,学生则在教师的设疑布阵、发问袭击中忙于应付。至于问题为什么这样问,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不断强化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即教师不问便不知道怎样学,更无问题产生,课堂教学完全依附于教师的“牵引”,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能循教师而动,哪有问题产生?当前,尽管“问题教学”成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可是,从教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来看,几乎都侧重于怎样研究或实施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少有言及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仍没有把学生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教学中师生观的转变还任重而道远。

  (2)崇尚教师和教材

  学生无问题意识还来自于教师权威和教材权威。长期以来,我们进行的是“听话教学”,这种教育反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恭敬地听老师的分析讲授,视教师所讲为唯一正确的观点,甚至记录下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就教材而言,编辑者在单元提示、课文提示与课后练习中或明示或暗含课文的思想意义和形式技法,这便成了学生阅读时的“凭借”,即学生不是靠自己的阅读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展示自己的真实阅读情况,而是从提示和练习当中去寻找对课文理解的问题和答案,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和惰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1、相信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质疑,在健康宽松的集体心理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为了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同时还应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宽容学生在质疑时所犯的错误。例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一位在课堂上从未举手发言的性格内向同学,显得十分的害羞腼腆。为此,我常常主动接近他,和他聊天,得知他是一位酷爱读书的学生,脑子里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就不断的鼓励他多提问题。如,当我读词语“爱憎分明”时,有一学生突然站起,告诉我“憎”应读第四声,不应读第一声,对此我没有批评,而是微笑着点头,然后让他当时查一查字典。正是在这种信任、宽容的心理氛围之中,学生才敢于质疑,才能够不断的主动学习、超越自我。

  2、提供信息,培养怀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学生大部分有“惟书是从”“唯教师是从”的迷信权威的思想意识。须知,“学贵有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了破除学生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思想,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教学杂志或网络给学生提供关于文本的一些新颖的信息,让学生明白课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并带头“挑刺”,让学生明白怀疑与学问的内在联系。宋代学者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他们往往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从何发问质疑。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通过示范启发,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且注重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3、探究文章局部,指导学生质疑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语段等文章的局部出发,指导学生质疑。例如,在《梦想的力量》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针对标题来质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梦想?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同学们继续深入的学习文本、进行自主探究。

  4、通过联想比较,指导学生质疑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而比较则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引导学生将具有可比意义的文章、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挖掘文本中更为深刻的疑点加以质疑。

  5、通过平等对话,进行思想碰撞,在激烈辩论中训练思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括: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的质疑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与文本的对话行为。而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平等对话,则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基础之上的,强调通过对话式的交流或感悟,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质疑中成长,在质疑中收益。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珍视学生在质疑中闪现的思维火花,积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辩论,使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训练思维。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抓住契机以展开学生间的辩论和交流,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质疑中收益。

  6、进行赞赏评价,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体验成功

  人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要进行赞赏性的评价,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时质疑的成果适时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增强自信心,持续而恒久的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不仅组织讨论,而且张贴示范。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学生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惟有如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提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语文名师李镇西也说过:“如果真正把学生的心灵需要作为教学的起点,那就应该从学生提问开始真正的教学。”学生的提问就是学生的质疑。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益于质疑,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书法教学方法浅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