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秋凤

  论文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并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把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结合起来,让情感真正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课程标准贯穿激发营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新时期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并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并注意把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结合起来,让情感真正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让情感这条“彩带”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呢?结合我校2005年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主体多元智能理论实验研究”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在教学中创设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未得”的“愤悱”之情。

  1、以悬念激情

  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教学时,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不平衡”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这种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因为能被2整除的数要看个位,能被5整除的数也要看个位,学生仍顺着老路去思考,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此时我没有急于指出不妥之处,待学生这种错误结论已占有相当的市场后,再反问:“13的个位是3,也能被3整除吗?29的个位是9,能被3整除吗?”学生们哑然。这时候,我用挑战性的勇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数,我都快速作出了判断。有些学生想难住老师,竟然说了几个十多位的大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加以判断,有的学生表示不相信,开始动笔除,经过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奇,学生们心里疑惑不解:“老师没有计算,怎么会知道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创设的情境,形成悬念,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尽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之情被激发出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自然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2 、以故事引趣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而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讲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获得美和娱乐享受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情感相融合,甚至得到升华。这样的情境,极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讲一个“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了声情并茂的画面:一天,孙悟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本应该每人吃一份,可是贪吃的猪八戒想吃2份,孙悟空就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贪得无厌的八戒又说要吃4份,那么孙悟空又把西瓜平均分成16份……那么猪八戒吃了该西瓜的2/4、4/8、8/16……贪吃的猪八戒到底多吃了没有?这样引入新课,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去,获得很好的情感效应,学生们也情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 3、以竞争激趣

  心理学家乔治.波利亚普认为:“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具有尽可能多的探索兴趣。”儿童好胜心强善于自我表现,利用儿童这种天性,教学中创设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不可阻挡之势,产生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且,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和独创力。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当学生都能借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再创设一种“竞”境:看哪一小组不用这种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竞”境的设置,再次把学生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学生一定会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二 、培养“审美”情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切美丽的东西总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快感受,美感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因此,应寓美于教,用数学固有的美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创设美的情境

  数学虽不如语文蕴涵的情感宝藏多,但教师如果能深钻教材,高度重视对教材的开发,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内在美的媒体,布设情境,这情境就不仅能起到激情作用,更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起到导学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利用多媒体首先显示出一个晶莹透明的圆柱体,伴随着老师的询问,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了有关圆柱的知识,接着屏幕上的圆柱体变成一个实物形的圆柱体,它开始旋转起来,就像有人用刀子围绕上底圆心转着圈地向下削,圆柱体最后被削成一个圆锥体,教师巧妙地运用知识自身的魅力,引“生”入胜。动态画面推进学生不断地思考,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即“圆柱与圆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老师又让学生摸摸圆锥体实物,学生情绪更高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教学活动,情感更加真切,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去想象,去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获得美感,感到愉悦,进而形成真实体验,引起思考与联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情感的养成等都可能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2、展示美的形式

  数学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形式,如能充分加以展示,就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蕴涵着简洁美,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发现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拼、摆及各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各种美丽简洁的图案。此刻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进行再创造的动力,观察思考每个图形,底(或长)与周长的关系,高(或宽)与圆半经的关系,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一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的推倒转化成对数学美的体验与追求,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产生了,创造能力也得到发展。

  另外,小学数学教材中方的对称,圆的和谐,曲的变化,数和形的协调,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因素,向学生展示数学美,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王国的多姿多彩,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一次次点燃创新的火花。

  三、实现“共鸣”情感

  1、教学语言充满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数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多么重要。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使学生情感和教师、教学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尤其,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学科之中时,更应情动于中,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比较五年级与四年级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成份大,通过比较,反映出五年级学生中三好学生所占的成份大。这时教师紧接着说:“上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学请举手。”几个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马上举起手来,教师笑着问:“哪个小组三好学生所占的成份大呢?”学生互相看看,大家都自然地鼓掌了。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他们都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各方面都表现好的同学,大家都要争当三好学生。”这样,师生之间说话不多,花时也不多,但话语耐人寻味,引起了共鸣,达成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2、以爱育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爱每一个学生,不仅爱“白天鹅”,更要爱“丑小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教师和蔼的面容,饱满的情绪,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点尊重,一点关心,一点爱护,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丝赞许的微笑,都可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诱发学生情感的投入,产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这些又会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更融洽,更民主和谐,使大家在无拘无束、自由平等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还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不仅能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自豪,而且能在“问题解决”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合作,学会克服困难,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共性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情景,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