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制作使用预习类微课视频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抓好预习环节,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地训练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突出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丰富语言、思想、情感的积累。

  一、预习导学微课的意义

  将导学微课引入预习环节,实际上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传统预习活动不同的预习情境,这种情境发挥了学生在预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训练了在阅读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预习效果的实效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要求。

  1. 预习导学微课,提高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效率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活泼生动的视频深受小学生的青睐。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微课一般为5-10分钟的时间,选取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大多为学生不易掌握的学习内容的难点或重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动感的画面,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发布到网络,让学生在家或在预习课上自由学习观看。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就学习中的疑问困惑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解决,这种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引领发展”的思想原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2.预习导学微课,有效唤醒学生的发现与创造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导学微课”的实施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确应该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解疑答惑者,也是唤醒者,唤醒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而在预习环节,教师这方面的作用由微课代替。借助微课的引领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唤醒自己的质疑和批判意识,实现对预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小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阶段,微课就成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在设计中,预习导学微课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依托。在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预习方法指导和引导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与家长或同伴自主交流,在交流中完成对预习的知识、技能体系的建构。

  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学生自学指导,强化自学技能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预习导学微课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向学生提供预习类微课学习资源,要在明确预习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兴趣,让微课发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与筛选学习难点的双重功能。例如预习《最佳路径》(四年级下册)一课,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时难以深入。针对此问题,微课《情景再现》就可以借助于动画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最佳路径”形成的过程,让人物的思想、情感借助语言、神情等显现出来。然后,引领学生思考“最佳路径”设计背后的理念,从而体会“尊重他人、自主选择”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消除了学生预习中的为难情绪,也提高了预习的效率。

  使用微课激趣导思激趣。小学生认知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对学习内容一般开始都很感兴趣,但精力不会集中很长时间。根据这一学龄段特点,在预习中使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计《长城和运河》(三年级下册)的预习微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长城介绍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航拍视频配上关于长城历史和传说的解说,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冲击,容易激发出民族自豪感,这是光通过读课文和老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雄壮的背景音乐《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激发起了同学们强烈的使命感,从而感受到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的使命感,预习的兴趣也能够激发起来。

  二、预习导学微课的制作原则

  就教学层面看,“预习导学微课”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是面向教育的未来的设计,其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在指导预习环节中设计应用微课坚持了以下原则:

  1.言意兼得原则。指导学生在预习中以语言学习为立足点,循言入文,学文而得意,实现言意兼得。

  2.学文得“法”原则。微课设计重在授之以“渔”,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及具体的写作方法,借助具体的表达方法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并掌握相关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技能。

  3.辅助引领原则。结合学生自学过程中理解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适当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文学常识等,还可以针对深入理解文本进行一些方法策略的指导等。

  4.关注心理原则。指的是预习导学微课需要有强较的程序设计和心理学设计。预习性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传播给学生,而且要能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开展预习活动,必须有精心的程序设计,同时也要有教与学的心理学理论作指导。

  5.运用技术原则。微课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传播的,因此技术对于微课来说非常重要,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预习性微课设计的质量,便于学生明白高效地学习。

  6.体现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预习指导更是一项艺术活动。如何体现知识的魅力,如何激发预习的主动性,提高预习的效果,都需要有较好的预习性微课设计艺术。

  三、预习导学微课可涉及的方面

  要发挥预习性微课的指导作用,就要合理而有效地设计微课的内容,使其具有导向性,发挥积极的引领、指导作用。我们着重从这几方面进行微课应用,以充分发挥微课在预习环节中的引领、指导功能:

  (一)利用预习导学微课提高语文预习的针对性

  预习性微课程的功能重在“导学”,“导学”首先要体现“方向性”的原则,让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

  1.使用微课帮助学生抓住预习重点

  微课在预习中的使用不求大而全,但求抓住一个要点,一般是围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如《庐山的云雾》(三年级下册)一课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预习微课中我们就可以把理解词语意思作为重点,介绍一些预习词语的方法,如预习中查字典、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自己独立自主阅读,再也不会被不明白的生词意思所困惑。

  再如设计《美丽的南沙群岛》(三年级下册)预习微课时,就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内容,抓住第二、三这两个重点教学段落,截取南沙市旅游宣传片中的内容,配上课文朗读,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物产丰富和景色迷人。这就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图文并茂的微课设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南沙群岛的美,有针对性的去领会课文描述的美,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2.使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难点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最显著的特点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过程是不可重复的,如果学生在听课中因为走神或不明白其中一个知识点,而老师已经讲过去,那么他就很难再弥补。而微课可以重复播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理解、反思知识点。我们还以《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如微课中的课文朗读,当读到“碧波浩淼”的“淼”时,学生没有听清读音,就可以倒回来再播放一遍,直到听清楚这个字的发音。可重复性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和反思。他们可以通过重点看一遍视频,细细品味课文描述的景色美,还可以闭上眼睛通过听一遍朗读,细细体会词语的精美。这样通过重点选择加深印象,通过重复使用微课,达到融景入情、心领神会的效果,再让学生背诵课文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3.微课程展示预习要求,要求要具体,讲解要清晰

  学生参照微课给出的预习要求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微课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标出或写出自己预习课文时习得的语言及引发的感想,同时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以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就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4.适当提供资料帮助学生预习更深入

  对一些历史性,政治性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层面的内容。

  如让学生预习古诗《江雪》(四年级上),古诗的画面内容很容易理解。但要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易事。因此在设计预习微课时,就要适当补充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31岁当上大官之后,为老百姓造福,进行政治革新,但不到半年就是失败了。他被贬到了永州,当时的永州人烟稀少,十分荒僻,由于条件特差,加上执政者的打击,他的母亲去世了,朋友们杳无音讯,他的身体也越来越糟糕,百病缠身。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了这首《江雪》。”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每句诗的首字“千、万、孤、独”,联系介绍的背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世界。经过这样的思维活动指导,学生就能从诗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5.自主预习后的小练习用好微课(设计小练习帮助领悟预习方法)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和课堂时间的分配,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查,致使预习效果不佳。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预习环节利用微课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机会,并让学生借助练习结果的反馈深化理解预习的内容,帮助深入领悟预习方法。

  如在“名人风采”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可以应用的方法设计了小练习题。例如“描写”这一部分的正面描写比较易于学生理解,我们便选取了好多的描写小句子,让学生判断描写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对于新知识“倒叙”和重点知识“侧面描写”,我们也设计了小练习,而且在学生点击出示答案后,会紧跟着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为课堂学习奠基,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从这些微课的练习题中选取一部分进行课堂集体练习,让已经做过练习的同学品味成功的喜悦,尝到预习的甜头,从而更积极有效地投到入微课的预习之中。让微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成为教师课堂学习的“助手”,成为师生合作学习的桥梁。

  (二)应用微课指导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性微课的“导学”作用还应体现在预习方法的指导与自学能力的训练方面。

  1.按照“系统思想”的原则,引导学生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预习中把握文本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阅读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设计预习导学微课时,教师应先对文本主要信息进行适当的提示,并向学生介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按照提示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四年级下册)的预习导学微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提示: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总结主要内容就要关注主要人物的事迹。然后,介绍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问题回答法等,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写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再如,预习课文《人类的“老师”》,指导学生概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意思,就可以在微课设计中提示学生运用“抓住重点句进行段意概括”的方法,让学生在细心阅读中找重点句,思考段意。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分析、综合思维训练,提升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加强对重难点语言的指导

  对于文本中难写易错的生字及易读错的词语或句子,都可以设计成预习导学微课进行专门指导。

  如低年级教材中的一些难写或易读错的字词,就可以在预习导学微课中做这样的设计:知道它们的名字(音),即引导学生把生字在书上标出来。然后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还要注意它的邻居是谁,它还能与谁交上朋友。

  认清它的模样(形)。识字方法不能是单调的,枯燥的。为此,微课设计要要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即:

  先强调学生可能易错的字,特别是形近字、音近字等的正确音、形,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例如“堆”字,设计的时候把“堆”字的“土”用醒目的红色标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因为学生易把它念成“谁”)。

  引导学生比较联系,避免孤立识字。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不让学生单独去认识课文中的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例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讲“请”这个字时,要和清、晴、睛一组字相区别,让学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以免混淆。

  理序分类,避免按部就班。识字并不一定要按照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进行识字,可根据字的难易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类。如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学生学得方便,记得简单,又符合按偏旁记忆的规律。

  在微课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识字:猜谜语、摘果子、添笔画、编顺口溜、编故事、编字谜等。

  例如,学习“目”字,可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框,是两只眼睛,所以有两道横。雨中的“一”表示“天”,再看“冂”,多么像房子呀,天上下雨,小雨点在屋檐上“巴嗒巴嗒”往下滴。

  识字教学重方法、重积累,低年级学生自觉积累的能力较弱,更需要老师在预习微课中加强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提示文本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

  文本的表达方式及具体的写作方法是作者思维方法在文本中的具体化,也是学生理解本篇文章所依托的方法,指导学生将方法应用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就利用预习导学微课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增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设计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四年级下册)的预习导学微课时,为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文本所蕴含的道理,加强思维训练,我们以《比较的智慧》为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在文本中的应用。(学生很容易找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及切开后看到的不同结果。)接下来的微课设计中,让学生对比两种切苹果的结果所引发的感想,谈谈对文本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学生运用“比较”思维,就能初步感受到“要进行创新,不要固守一种思维方法,要敢于打破常规性思维”这一道理。再由比较谈开去,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进行科学比较的思想方法。

  4.指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

  语文教学其本质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我们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文质兼美。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所以在预习导学微课中,应指导学生以读为本,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甚至背诵,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内涵,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预习导学微课中,还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其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是有效背诵的好方法。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预习微课设计中还要特别留心教材中运用精当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帮助学生探寻规律,积累经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使学生在说中积累,灵活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

  此外,结合文本具体语言内容的特点,借助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类进行语言的积累。如从内容角度,可以从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品质等方面积累词语或句子;从形式方面,可以按照AABB AABC ABAC等标准积累词语,按照所用修辞手法的不同积累句子等,让语言成体系,提高记忆效率,也便于依语言情境而灵活运用。

  5.利用微课指导学生从文本中学习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读为写用”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如设计预习描写人物课文的微课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人物外貌等描写的方法,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观察人物;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对人物进行描写等。

  由于学生起点不同,该微课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堂活动当中,学生可以观看一遍或反复浏览,掌握课程所传达的知识技能,在自主预习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6.利用微课进行拓展性学习指导

  立足文本,拓展阅读,是由用教材走向教语文课程,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预习导学微课设计中,应结合学生所预习的文本,提示或补充一些阅读文章,大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预习课文《燕子》(四年级下册)的微课中,在指导学生预习完文本内容后,提示学生阅读关于燕子的传说故事,加深对燕子的了解,增强喜爱燕子之情。

  补充的阅读文章可从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如在《三顾茅庐》的预习导学微课设计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三顾茅庐》前后有关的故事《徐庶走马荐诸葛》和《火烧新野》等,激励有条件的学生阅读全书。就文本表现形式方面来说,王宜振的《秋天》是用诗歌的形式写的。在预习导学微课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关于描写秋天的文章。

  补充阅读文章也可以加强对比阅读指导。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是剧本。设计《半截蜡烛》预习微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并指导他们从内容、体裁、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和优势。这样对于丰富学生语言和写作常识,加强写作思维的灵活性训练,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预习导学微课加强文体知识的学习

  文体知识是学生预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文本中并未对文体知识进行专门介绍,这就需要在预习导学微课中加以学习指导。下面以小学文本中常见的说明文和写人记事文来谈谈预习微课的应用。

  1.应用微课指导说明文知识的学习

  以《埃及的金字塔》(五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来谈谈小学语文说明文用于预习的微课设计。这篇课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因此,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体会这样写得好处便成为这一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围绕这一重难点,教师精心设计时长5-8分钟左右视频课程。微课借助ppt课件结合教师讲解,介绍总结说明文常用到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分清各种说明方法之间的特点与用法。

  本课用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微视频先以教师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三种说明方法的界定,并通过表格,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各个说明方法的突出特点。如,举例子的特点是用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列数字的特点是用具体明显的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作比较是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再通过例句,帮助学生复习说明方法的用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如: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数字)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举例子)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三个练习题,巩固运用微视频学到的说明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直观易懂,始终给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总结与发现规律。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练习检测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在练习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习中的困惑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语文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积极主动学习,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改变,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的预习做铺垫,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尤其那些学困生,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提升。

  由此可见,利用微课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扫除学习难点,也能有效地缩小两极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更深入,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许多深刻的问题会引领家长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

  2.发挥预习性微课的作用,学习写人记事文本的特点

  在“名人风采”这一单元组(六年级上册)教学中,我们首先确定了 “写人记事”这一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预习中,就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系统地呈现了“写人记事”文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材料选取及处理”,因为本单元的几篇文章,特别是《詹天佑》一课,重点强调了“典型事例”的选取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因此在微课的制作上,我们在知识的讲授方面就以这个点为主做了相对详细地讲解;“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侧面描写,本单元组的侧面描写应用最多,因此,我们在微课的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进行了讲解;“顺序和布局谋篇”,让学生初步了解倒叙及其作用,便于在学习《钱学森》一课时能够有更深入地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

  整个微课看下来,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住“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文体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一些共通之处,便于学生在本单元组结束后进行作文练习时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进行应用。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学生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书中的文字只有拨动了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才能激发出和我们心灵相关的声音。预习导学微课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情被点燃,思维更加活跃,更容易把文字跟自己的体验联系在一起,更容易移情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产生自然真实的情感,有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散文教学如何实现“言意共生”    下一篇:浅议“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