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不爱学语文而困扰、忧虑。怎样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兴趣是学会每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宋・程颐语),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而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该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堂课如果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孜孜探求,创设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音乐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不胜枚举,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好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尝试运用。例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有的老师就运用了这样一则导语: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看喜剧时,我们会捧腹大笑,看悲剧时,我们会叹息流泪,这就是说喜剧和笑声、悲剧和叹息总是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一场悲剧,却充满了笑声,这是一场笑的悲剧。那么这个悲剧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引人发笑呢?他的哪些性格引人发笑呢?我们学习课文就会找到答案。这个设置悬念的导语,诱发了学生迫不及待地钻研课文的兴趣。

  二、设疑激趣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精,设得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教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不由而发,发而后快。在这个过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例如教说明文《死海不死》一课,魏书生老师在讲课时,提问“死海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倒霉的名字?”这一风趣而又幽默的设疑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思考死海为什么不死?学生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学习,就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三、以活动调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但精力专注却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模式,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水平等不同情况,将教学过程设计的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议、辩、诵、唱、演等均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学生妙语连珠地说,慷慨激昂地辩,声情并茂地诵,惟妙惟肖地演...... 丰富多采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种力量。” 以经常参与获得成功来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四、竞赛促趣

  竞争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动力,通过竞争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有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促织个体竞争,还应组织群体竞争,使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去帮助别人,并同时获得个人的成功,从成功中享受乐趣。

  例如,学习完诗歌单元后,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的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一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一个个摩拳擦掌,比赛中出现的好词、好诗,老师当场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上窜,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有的同学惟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诵读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了几个同学一起起来竞争的情景。 这种竞赛置学生于乐趣中学习,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活跃,思维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五、“煽情”引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心动,心动才思发,“煽情”是语文教学中引发兴趣的主要手段。

  “煽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课的语言要充满激情,二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感情。

  例如于漪老师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课一开始她就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怎样描绘的?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然后学生齐背杜甫、王安石的诗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意境中,之后,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意境中。之后,于漪老师又进行引发:“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姿态的?”学生经过于老师诗一般语言的引导,早已被融进了春天的气氛中,体验着对春的向往、热爱之情,这为下面的教学确立了良好的基调。

  “煽情”表现在另一方面则是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诚然,“文章不是无情的”,语文教材中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辟。这些作品无不是作者的“动情之作”,“不吐不快”之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富有情感的讲课语言和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有机美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继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着。”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兴趣的产生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三个过程,我们将这个规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充满愉快,不受折磨,不知疲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作用的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