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农村初中新课堂文化建构研究课题设计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研究背景:

  1、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

  21世纪初,一场立志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六个年头,素质教育依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但时至今日,素质教育还只停留于表层,徘徊于外围,还未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内核——现实的课堂教学。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新审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课堂状态,来做实践判断,明确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内质构成。其中课堂文化的变革与新课堂文化的构建是突破口,因为课堂文化,参与着学生全部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智力活动。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文化变革,它传达着新的课程文化的追求。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这些文化的诉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2、育人的本质与目标的要求:

  课程改革贯彻的是素质教育,始终坚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未来的课堂,是解放人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场所。未来课堂形态一定是全程课堂,让课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展状态、生命成长的状态。“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是教育最深的地方”,未来的育人方向就决定着课堂文化的相应的变革与创新,课堂的未来应当从教育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中去寻找。当下“以人为本”获得普遍共识,对“人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解放人的自主性和个性,必然成为一种时代诉求,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未来也是一个鼓励个性发展进而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而创造力培养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短板,中国孩子并不缺乏创造力,他们缺乏的是自由创造的空间、自主选择的兴趣和自强不息的理想。未来课堂应把创造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为之,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文化和教育方式,使之更加鼓励个性与创新。

  3、学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求:

  学校发展,必须要走“文化育人”的大道。初中教育三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要树立“初中三年影响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这应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哲学层面对教育价值的深刻思考与探索。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基。要让这一办学理念贯穿、浸润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让学校文化以办学理念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为导向,走出一条文化育人的大道。坂中文化源远流长,已有90年历史,为顺应时代潮流,谱写文化育人新篇章,在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继承学校历史文脉,借鉴地方先进文化,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培育了学校“诚毅”文化。要在继承与创新基础上不断开展坂中学校文化的系统建设,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让先进的学校文化奠基未来、引领发展、超越梦想,实现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办人民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快乐、教师留恋的优质学校。

  4、学校课堂文化的现状:

  坂中是一所农村初中,新课改后,虽进行了改革,但未深入核心,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未紧紧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一切还是为了中考而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些教师则由于种种原因,缘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真正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在备课时只顾备教材、教学进度,却忽略了备教法和学法,更不要说备学生;在教学中,大部分农村教师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而忽视学生在学时的主体作用,上课生搬硬套,大搞“一言堂”,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导致学生独立性差,依赖心强,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创新求实的坚强意志。所有这些,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心态发生巨大变化,或是力不从心,讨厌学习。因此,要改变原来的这种教学现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堂文化呼之欲出。课堂教学要成为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

  5、学校教育研究的基础: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不断加强教育科研,2003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区级课题《恰当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省级课题《初中学科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省级课题《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区级课题《彰显篮球特色、培育篮球文化研究》、区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等课题的深入研究,这些课题都顺利通过了课题的结题鉴定。通过研究,我校教师已初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德育模式,极大地发挥了育人功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也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一些基础。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培养和提升了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理论思考:

  1、关于课堂文化:

  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课堂文化才能彻底改变和决定课堂的常态。一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在课堂里面才是开放的,才能够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这就引出了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文化意识形态,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理想状态。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课堂文化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课堂文化包括“对话文化”、“质疑文化”、“团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学文化”等等;课堂文化建设需要“营造教室文化”、“营造教学文化”、“营造班级文化”。

  2、关于新课堂文化:

  有教育专家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的育人目标和课堂教学文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新课堂文化也随之出现。新课堂文化否定了那些“过时”、“陈旧”的传统课堂文化因素,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的发展。新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因此,围绕学生的个体,倡导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生命价值是本次课堂文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一大理念。

  新课堂文化,应追求以人为本的课堂价值取向;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文化。让课堂回归人的常态生活,充满对人性的关怀,天性的尊重和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因此新的课堂文化的内涵应为:1.关爱学生身心,关注生命发展,构建生命的课堂;2.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和谐环境,构建生态的课堂;3.依托课堂情景,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的课堂;4.突出学生主体,注重体验参与,引导探究学习,构建生本的课堂。

  因此,新课堂文化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资源;动力之源;能量资源。在课堂上,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教师应紧紧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自我发展。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课堂文化,在新课堂文化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呼唤生机和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现出重思维过程,重学习方法变革,重性格品德的塑造;体现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主体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主体得到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宽容待人,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的表现应始终采用鼓励性评价,不失时机进行点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面向全体,产生共鸣。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一种实际行动,是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以最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在教学中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因此,要构建新的课堂文化,教师就必须以当前教育的神圣使命为依据,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以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学校教师还必须重建教师专业文化,必须对现有文化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并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只有做好上述这些方面,学校的教育改革才会曙光在前。

  3、关于新课堂文化建构:

  新课堂文化建构应立足在“新”字。新课堂文化是新的新的学生观下的教育教学文化。关注学生,是新课堂文化的本质观照;养成智慧,是新课堂文化的价值追求;助长生命,是新课堂文化的终极目标。

  新课堂文化根植于课堂实践,指向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它是校本的,是人无我又的,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新课堂文化呈现的结果样态是“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新的教学规范、教学策略,新的教学风格、教学实践样式……

  新课堂文化的追求也是“新”的,它随着教育教学的进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创新、传承、发展……

  新课堂文化建构,应传承坂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坂中的校本特色。在溯源寻根基础上赋予坂中“诚毅”文化以新的内涵,将新课堂文化建构作为坂中学校文化新的生长点。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借助新课堂文化建构大力培植“诚毅”文化,通过“诚毅”课程、“诚毅”课堂、“诚毅”班级、“诚毅”教学等建设,在“诚毅文化”统领下,使“诚毅课堂文化”自然破茧而出。“诚毅课堂文化”即我们愿景中的新课堂文化,它区别于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文化,是课堂主体在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中共生共长、共创共享、共融共进的教育生活方式、教师教育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教育习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等的总和。新课堂文化是对本校传统课堂文化的传承、扬弃、升华与发展,是学校文化发展中的新生长点,是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

  新课堂文化建构应遵循“愿景引领——规范实践——反思提炼”的实践思路。首先勾画“新课堂文化”愿景,愿景中的“新课堂文化”凸显学校文化,贯穿课程文化,融合地域文化,应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坂中课堂——诚毅课堂:生命栖居的乐园;坂中教学——诚毅教学: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坂中课堂文化——诚毅课堂文化:为师生幸福人生引航。然后是实践创生,新课堂文化建构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方方面面的课题。我们可以着重在“班级文化”、“教师教学文化”、“学生学习文化”三方面来建构。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坂中全体学生在“诚毅”新课堂文化的浸润下,真正形成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到各学科必备的知识和核心素养,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学科素质,能运用学科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和谐发展、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具有诚毅品质和创新精神的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通过研究让坂中教师全体树立文化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本”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切实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扎实实施,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3、形成“坂中新课堂文化”构成体系。在诚毅课堂文化统领下,构成班级文化、教师教育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实践样式,最终形成班级文化特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学习风格,使之共融共进,从而达到传承知识、培育智能、涵养品性、养成智慧、助长生命的教育目标。

  四、研究内容:

  1、对新课堂文化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形成机制和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通过文献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加深对新课堂文化内涵、主要内容、形成机制、价值的认识,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新课堂文化概念的界定,丰富课堂文化的理论体系。

  2、农村初中基于校本的新课堂文化建构目标或愿景的研究。通过研究认识和明确农村初中在班级文化建设、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学生学习文化建设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3、农村初中基于校本的新课堂文化建构具体内容的研究。通过研究形成校本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4、农村初中基于校本的新课堂文化建构的实践创生的过程与途径的研究。重点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教师教育文化的思想、主张、规范、行为、策略、评价等,学生学习文化的理念、规范、行为、策略、评价等。

  5、农村初中基于校本的新课堂文化建构对师生评价的研究。通过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课堂学习评价和考试评价形式与内容的改进研究,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评价方式。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各阶段研究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构建起农村初中基于校本的新课堂文化建构的理论模型。

  ②调查研究法。对学校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传承与扬弃;对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各学段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生已具备的学科素养等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学生各学段已具备了哪些学科素养,哪些须巩固与发展,哪些须补充与进一步提升,哪些须培养等,根据各教学段的要求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逐步完善。

  ④反思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指导和带动教师深入课题研究,形成各研究方面的特色。

  2、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17年2月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到2020年3月结题,大致分以下几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5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指导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研究制度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7年5月——6月,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员分工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7年6月——2020年1月,依据各方面文化建设实施课题研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进行阶段总结与反思,形成各方面的文化建设方案,最终形成文化构建体系。在研究中不断提升与完善研究水平。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9月。对各学段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并拟定今后的深化研究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

  六、预期成果

  1、形成科学和较完善的《坂上初中新课堂文化建设方案》

  2、总结形成坂中新课堂文化构建体系(课题报告)

  3、课题研究论文

  4、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道德面貌的改变

  5、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七、研究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周亚琴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和指导。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2、制定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落实课题研究的具体阶段计划,按计划切实实施开展课题研究。(教科室主任负责)。

  3、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周亚琴和各班主任负责)。

  4、各学科段按时按质完成研究,收集研究材料与做好阶段总结报告,进行定时的总结与反思,落实一定的奖惩措施(周亚琴、王晓锋负责)。

  5、建立并重视课题研究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和研究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与成果的推广工作(教科室主任负责)。

  6、学校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物质保障。

  八、研究组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 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下一篇:课前导学案:问题与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