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张经纬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  四川 邻水 638513)

 

摘要: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需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应干净利落,自然流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达成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问题设计应有层次和深度。

关键词:  教学实效     教学语言    教学方法   设计问题

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更为精彩,看起来红火热闹,我逐渐认识到不少语文公开课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到目前仍没有解决的,有些是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有效性”,使多少语文课成了弹簧课、豆腐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扎扎实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组织精练形象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教师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是语言教师,又是文学教师,他们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情趣性等特色,应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运用语言要素,使其语言特色得到完美体现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首先,语言表达自然流利,干净利落。有些教师令人生厌的口头禅,信口说来,拖泥带水,满口诸如“呢”“那么”“而且”“也就是说”,“是不是”“对不对”“然后”“然后呢”之类的词语,语言不纯净,一堂课下来,真正有价值的重要的词语被这些赘余的词语所淹没,言之无物,空洞啰嗦。

其次,语言表达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善于使用熟语、典故、比喻,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唤起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如引导学生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一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课堂语言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自学辅导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发现法等。每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都是相对的,它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面对另一些问题则束手无策;它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同时却可能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比如,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很多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不少教师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讨论少则几次,多则十多次。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而实际效果怎样呢?程度好的学生还能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而那些程度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不善于互相配合,就不得不沦落为“看客”或“听客”。其实,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传统的不代表落后和低效,现代的不代表先进和高效。每一种教学方法总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劣势,关键在于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相适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散文阅读可采用诵读教学法和点拔法相结合,通过朗读,创设浓浓的情感氛围,令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教师应相机点拔,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对于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可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对于字、词、句基础知识可采用自学辅导法、练习法;对于作文可采用范例教学法、分解练习法。

设计新颖适度的教学问题。

   成都七中高级语文教师罗晓晖认为:高中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因为课本本身缺少理解力训练的专题设计。可见我们应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设计出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目前,一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满堂问”又风行课堂了。看起来红火热闹,其实很多问题十分浅显,有 的问题近乎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少层次和深度,根本谈不上什么价值。所以课堂设计问题要把握好一个度,其关键是要看所有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如针对《荷塘月色》设计问题:在理清“圆形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理解其象征意义。作者走了一圈,回到生活的原点,又回到“颇不宁静”的状态,其实那个“圆形结构”就是苦闷的象征。设计的问题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激发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则,由于学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在设计问题中安排少量难度较大的题目,供水平较高的学生选用,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学生,设计问题既要有用,又要有效,且难度不能太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简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    下一篇:试论中考阅读答题的规范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