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关注生命的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语文教学中关注生命的教育

 

蔡莉莉

 (安徽濉溪二中 濉溪 235100)

 

摘要:现实生活中太多对生命忽视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生命教育问题。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人文性,所以在教学中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生命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  人文性  生命状态  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材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时代,为了追求升学、升学率,这些很少做到或没有做。

1   对待生命态度现状决定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自残、伤人甚至自杀、执法人员对生命的漠视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生命的主要的威胁。要改变现状就要从源头做起:改变青少年改变对生命的看法。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学生连生命都无法保证,连生命都不尊重,又何谈建设国家,做出贡献?

那么,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人们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物)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所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势在必行,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在听说思索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关注对生命的认识和珍视,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在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先从海子的人生经历讲到海子的卧轨自杀,海子的死是一个社会的痛更是海子家人永远的痛。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25岁时自杀了,他为什么会自杀?我引导学生读出了海子面对生活的无奈和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和心灵的脆弱。学生感悟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追问道:“那么,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全的呢?”学生结合海子的经历,都认为应该直面挫折,学会坚强。正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中谈到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活着。”是呀,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无法追回,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第二,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关注对生命的敬畏和欣赏,如《斑羚飞渡》。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片段,“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精神的震撼。产生对自然中生命的敬畏和欣赏。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关注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如《我与地坛》。史铁生在他20多岁时,正值年少,灾难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残废了。维纳斯双臂的失去,引来无限遐想,但是史铁生,这个生活在现实里的活生生的人,他突然双腿残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面对的。可让大家看史铁生的照片,他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开朗,他究竟是如何走出这一条隧道的呢?史铁生的母亲为了能让他活下去,究竟是怎样做的呢?除了课文中的语段,我们再来欣赏同是史铁生的作品的《秋天的怀念》。有感情地朗诵后,学生好好地体味作品中的深情。母亲的肝疼早已经到了极限,可是,她从不把自己的苦痛释放出来,她从不想让那个被折磨着的儿子再为她操心,她一直坚韧地坚持着,用她的守护之心支持着自己。母亲的坚忍即使是原野也盈溢不住,即使是大海也包容不下,即使是天空也承受不起,只有人心,只有母亲的心方可盛下。所以作者在《我与地坛》里如此形容他的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就是这样的母亲让他懂得了活着的含义。作者在宁静中发现了生命的含义,只有活着,并且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他活的气息,才能不被命运征服。

第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倾向健康积极。平时作文训练多要求学生关注对生命思考,挑出一些有启发性的作文范文朗读。如关心小动物的、关注植物的美文。这样的文章不难发现。

第五,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教学中可以就近取材。如四川地区的学生可以在这次汶川地震事件中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从一些人事迹中感受到生命的可歌可泣。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从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重量。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的主题有关,经过系统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文有的关注人类自身个体的生命,有的是关注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有关生命的话题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心生存质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EB/OL】.   http://blog.cersp.com/81650/674727.aspx 

汪潮.对课堂“语文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改策略举隅    下一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