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邵武市水北小学    徐月娥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     民主     和谐     优化 

人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是一种后天复杂的个性的品质,是人对客体的一种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古人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创设自由、平等、愉快、和谐的群体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途径,它在教学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钻研,优化课堂教学的气氛。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教学气氛”。这观点明确告诉我们,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那种古板沉闷、压抑学生个性的教学气氛,而代之以民主、和谐、相互欣赏的新课堂教学。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语言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懂得关爱、尊重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内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平等的环境,允许学生提出异议,允许学生间有争论,因为异议和争论说明学生在思考有创新;允许学生插嘴、大胆提问、实话实说,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表达和老师不同的见解,养成大胆创新、独立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2、 做到问题学生提   疑难师生同解答

“提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说明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真正的学习主人,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以“自学存疑-质疑答难-激疑拓展”的思维训练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大胆质疑,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加以分析归纳探索解疑,深刻理解。为了培养学生质疑也就是提问题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作好记录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我先让他们从最基础的如:字词句的质疑,再到课题质疑、从课文看似矛盾处质疑、直至思想观点质疑等等,要求学生每人备册,把不理解的问题写在册上。课堂中,我对认真提问题或提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给予肯定、表扬甚至奖励,这样一来大大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特别是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各课之前都编排了导读和预习,这更有利于让学生独立寻疑。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查字典学习生字词,主动寻找疑问,以待课堂上进一步探究解决。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收集到了许多抗美援朝的材料,提出了:“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为什么课文只写志愿军说的话?当时的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等问题。通过自学存疑,培养了学生读书生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疑则有问,有问则有学,有学则有知。“疑”是“万思之端”,在心理学上称为“怀疑感。”李四光曾说过“不怀疑不见真理。”怀疑就是对客观真理的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时,我不会一带而过,而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点。比如在《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问: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不少学生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就能成功。于是我及时追问:如果田忌最好的马也比不上齐威王最差的马他还能取胜吗?学生豁然开朗:如果这样即使方法再好也没有用。从而明白:只有从实际出发,运用巧妙的方法,事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再比如说,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有的同学根据课题中的“借”提出了问题,说用“骗箭”更恰当,因为“借”是要征求主人的同意,用后是要还的,而课文中诸葛亮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更没有打算要把箭还给曹操。这就不能说借了,学生的说法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我抓住时机及时启发:诸葛亮后来又巧妙地把箭射回去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他“借”的目的更是为了“还”,当然这“还”是“还击”是为打胜仗的。所以用“借”来表示,同时我也肯定了学生所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借”的说法比较轻松幽默,符合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所以“借箭”就比“骗箭”准确了。这样既保护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幼苗不被扼杀,又能让他们解疑。

二、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提供创新能力实践机会

创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有挑战性。教师要让学生从取得的学习成就中体验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是启迪学生创新欲望达到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安排一定时间、问题,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一揭示题目,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相机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接着,我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看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得出了写圆明园的辉煌,更能激发大家对“毁灭”的不甘与惋惜,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这一正确答案。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课件进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件的制作过程是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过程,教师从课件制作中展示画面的美感、动感和整体的协调,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无疑能很好地优化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能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广阔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教学中,大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多媒体课件的参与,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这样一方面能把各种原来需要教师讲解、描述而又难以表达清楚的现象、规律,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场景制作、变换,使学生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各种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的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仿真显示在学生面前。所有这些都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大大加强,思维定势摆脱束缚,进而改变对事物的认识、观念,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多向的、多角度的,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模式。它从另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个方向去探索、追求各种可能性,然后,在众多方案中寻找最佳。课堂教学要从这些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能不断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和假设模式显示出来,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这样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增强了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熏陶学生的创新思想,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上《小马》过河时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品词析句,理解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教学结束似乎可以“一锤定音”:它们能否过河是由它们的身高来决定的。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吗?该问题突破思维定势,引出新的观点。这时候出示课件显示强刺激目标——河面,并启发式提问:以后的日子里,老牛、小马、松鼠再过这河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吗?学生思维一下“聚焦”于河面,他们很快做出反映,得出新的观点:A、如果连日下暴雨,河水会漫上来,也会流得更急,小马就过不了河了,恐怕连老牛也会有危险了,小松鼠就更不用说了;B、如果长时间不下雨,那小河也许会浅得连小松鼠也能过,小牛、小马就更不用说了;、C、如果寒冬腊月河面结冰,谁都能很容易的过河了。由此推翻旧观点,树立新观点:老牛、小松鼠过河,身高不是唯一的条件,还与特定的自然条件——河水的深浅有关。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综合气候变化因素、河水变化因素、身高特点因素,从而构成新的认识。

四、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创新,就是要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好创新。创新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创新的思想培养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杰斯专著《80年代学习的自由》。

2、《语文课程标准》

3、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

4、孔子的《论语 雍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享受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