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关注学生体验 构建和谐课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注学生体验  构建和谐课堂 

邵武市桂林中心小学  黄水根 

何谓体验?体验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上,应关注亲身体验和感悟数学,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究竟让学生体验什么呢?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人们总是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其实不然,“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倘若以美学的观点看待数学,那它就是一门蕴含无穷之美的学科了。从这一点来说,数学具有艺术的共性,即拥有自身的独特美。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科实际,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美,进而接受美的熏陶。

1、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也正是数学的内在美。这启示教师应以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导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列举出当地常见白酒、红酒和啤酒,问:你们觉得喝哪种酒容易醉?

生:白酒容易醉,因为白酒度数高。

师:这些酒分别多少度?

生:白酒52°、红酒28°、啤酒8°。

师:52°、28°、8°分别是什么意思?学完这节课自然就会明白了。

如此开端,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巨大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好感。

其实,数学的结构也充满了美。在运算中,加与减、乘与除展现出对称的工整;由生活中的实物提炼出的轴对称图形是最直观的对称美……

2、品味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在帮助人们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的同时,也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手段。数学这个独特魅力就在于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用最简洁的数学语言去揭示规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一课,当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后,教师说:“同学们能否想个办法既快又牢地记住这个规律?”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建议抓住关键词,即“交换”、“位置”、“和不变”。

生:只要记住某一特例,如1+2=2+1。

另一生反驳:只记住这一特例,是否表明另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就发生改变?

生:那就用两个符号代表两个数。

师:比如说哪两个符号?

生:如△和□,加法交换律就可以写成△+□=□+△。

师: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生:★+○=★+○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比起记那些文字强多了。不过,在数学中通常我们用英文字母表示规律或公式……

如此一来,学生不得不折服数学的高度简洁了。

3、领略数学的规律美

如教学“计算196+98”,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做后集体订正:①(196+4)+94;②194+(2+98);③196+100-2;④200+98-4;⑤200+100-6。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解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组合的过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数学规律之美妙。

美无处不在,数学的美更是比比皆是。教师应有一双发掘美的锐利的眼睛,并拥有灵活展示数学美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教学技艺。

二、让学生体验探索之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为此,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发现或再创造。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信赖学生的认识潜能,敢于舍弃繁细的铺设,尽量少暗示和干预,放手让学生去探寻和思索。一句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求知。

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一改传统教法,在教材处理上作了大胆尝试。首先,他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猜测:大家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么猜?马上让学生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的积极性骤然高涨,大家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发现。

生:7×5=35(平方厘米),即邻边相乘。

生:7×4=28(平方厘米),即底乘高。

……

很快,大家否定了35和28以外的算法。

答案是35的同学(现场演示):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拉成长方形。

答案是28的同学(现场演示):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后拼成长方形。

这种教法省去了铺垫,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因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其乐融融。

三、让学生体验合作之乐

1、享受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中由于角色相同,不分主次,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它不但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缩短获得结论的时间,更能让每位参与者享受到合作的成果和无限乐趣。前面提到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小组合作的成功范例。

2、品味与教师合作的默契

谈到课堂上的合作,师生的合作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良好的师生协作关系,是一堂高质量数学课的基础,否则学生一旦拒绝同教师合作,将出现“意义障碍”。有经验的教师一举手一投足学生便能心领神会,就是来自师生长期合作的结果。

如集体订正:(5/12+11/18)÷1/36

生1:37/36÷1/36=37

生2:这道题我还可以这样算——5/12÷1/36+11/18÷1/36,也等于37。

师:你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种算法,同学们觉得怎样?

许多同学摇头晃脑,满脸疑惑。

师:现在同学们不能接受你的意见,怎么办?

生2: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证明。(36+48)÷4=36÷4+48÷4=21。

教师让大家模仿他的例子,并尝试证明。

师:请几位同学公布一下他举的例子……也符合这个规律。现在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规律描述一遍?

   

在他的启发下,大家不仅接受了他的意见,还对这一规律进行了完善。

生3:两个数的差除以第三个数也同样适合这种算法。

师:请举例说明。

生3:(105-75)÷5=105÷5-75÷5

生4:三个、四个、五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都适用这个规律。

师:你觉得怎么表述这个规律才最简洁?

生4: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

生5:这个规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5/12与11/18的和除以1/36等于乘以1/36的倒数,这样就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格式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这个发现在简便计算中经常用到。现在,你们最想做什么?

生6:记住它。

生7:给它取个名。

师:你想给它取什么名?

生6:因为这个规律最早是XXX同学(指生2)发现的,我们就叫XXX定律如何?(师带头鼓掌)

象这样,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并赋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奋点自然被推至最高。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

学生学习的信心源自成就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以想象,当学生通过努力解决某一难题时喜形于色的兴奋和自豪,这种激情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助推器。所以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成功”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成功,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一、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同学作硬性要求,学困生则要求力争达标。确立不同目标后,教师再精心设计难易不同的练习。

第二、为学生搭建展示成功的舞台。学生希望自已的发现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并予以推介。因此,教师必须俯身倾听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如果一味追求整齐划一,满足一种结论,只能让学生固步自封,这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极为不利。如“一个车间原来5天做2000个零件,现在要多做400个零件,同样要求5天完成。现在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几个零件?”做后集体订正。

生:(2000+400)÷5-2000÷5=80(个)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400÷5=80(个)。

后者单刀直入,抓住问题实质,别出心裁地解决问题。正是教师“还有不同想法吗”这重要一问,为学生展示成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也就成为学生展示成功、创造成功的舞台。

注重了学生体验的课堂,也就成为和谐的课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下一篇:创设情景 让学生愉快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