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教育部发出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排,提倡“阳光体育运动”,但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也就是虽然学生的营养改善了,课时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笔者就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质  下降   分析   对策

 

一、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   追求高分数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认为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现在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分数,而分数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而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想学校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好学生,那到底才算一个好学生呢?又是分数,学生在校是天天拖堂,课后辅导,回家除了做作业,家长还给学生开“小灶”,唯恐自己的小孩在校学得不够,学得比别人少。分数还是一间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标准,学校与学校进行比较,哪间学校平均分高,优秀率高,哪间学校办学就是成功,为了考到好成绩,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一层压一层,非得把学生困在“学习”不可。加上体育是非考试学科,学不学无所谓,学校关心的是这班考得好不好,家长重点是学生考几分,在班里排第几名,很少认真考虑学生的体质如何。学生在学校、家长的“特殊关心”下,根本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其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

 

(二)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名无实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全面启动,但有些学校根本没落实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根本是有名无实,全部都被用来上课辅导等等,或者说学校课程表上标有体育课,但被主科老师拿来上课或培优扶差,上级领导来检查验收时也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两个星期,等检查组离开后又恢复旧貌,这样的“走过场”怎么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照到学生的身上?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或使用不当。

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小学,根本没有足球场,莫大的一间学校,也就只有那一两个篮球场,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体育器材(如体操类)使用率不高,学生运动集中在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显得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学校安排4个班同时上体育课,运动大多集中在以上几项,学校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数量已显得捉襟见肘,如遇雷雨天气学生根本无法锻炼,只能呆在教室,教育部提倡的运动由于受制于场地和器材的不足根本没能好好开展。

 

(三)   课后作业,辅导班严重占据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现在教育的口号都是说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实际呢?学生晚上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做作业,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放学老师辅导到五点多,优生就被家长送到一些培优的辅导班,回家吃完饭都差不多7点,再拿出作业做一个多小时,做完作业也就睡觉了,还不算家长给学生开“小灶”的,有些同学做得慢的可能要到十点,学生睡得迟起得早,在校又没有什么时间进行活动,老师几乎都是搞题海战术,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四)   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淡薄

 

有的学生受“学习好则一切都好”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把课余甚至体育课的时间大多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或怕出汗后的麻烦,不愿从事耐力性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另外,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营养增加了,但反而促成学生的“惰性”,如家庭劳动父母代劳,出门坐车,周末或假期不分昼夜的泡吧上网,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体质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前的旧院子逐渐消失,道路上到处都奔驰着汽车,使得室外处处存在着危险,室内成为最安全的地方,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远离了运动,使学生没有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另外电脑、网络进入了生活,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活动不足也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二、学生体质下降应采取的措施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人只要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学生成才首先要成人,离开良好的道德品质,离开健康的体魄,学业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基础教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要打好学生做人成才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的基础,就是要“健康第一”,要尽到这一责任,学校及教育者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二)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

东莞的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为了节省师资力量,不少老师都是主科杂科兼任,既担作一个班的主科,同时也担任另外几个班的体育、美术等术科,有些学校里没有一个专职的体育老师,既要会教主科,也能要体育这一项目上大放异彩,所以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努力使每个老师都专于自己的强项,师资分配应该恰当。而有些专职的体育老师对于开设的体育课程也不是每一项都擅长,但是做为一名体育老师,应该要做到一专多能,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   贯彻落实体育法律法规,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监控力度有待增强,要制定教育监控制度,实事求是地进入到体育课堂,进入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中去,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确确实实在学校落实体育工作。

 

(四)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上体育课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玩,不用把思维局限在学习文化知识,做作业等方面,体育老师能否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体育课和“玩”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要玩的过程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   以身作则,共同锻炼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调查表明,如果家长喜欢运动、锻炼的,他们的孩子90%都是喜欢运动的,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周末家长不妨和你的孩子一起踏青、登山、打打羽毛球、篮球等,寒暑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锻炼计划,让你的孩子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来,鼓励和监督他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使你的孩子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的,孩子一般都认“死理”,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家长催促,他自己就会做得特别好;而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家长拳头的权威下,他也会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做。所以,家长不妨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想办法调起他的“胃口”,引导他去锻炼身体。世界上没有懒惰的男孩,只有不会引导男孩的父母。只要父母积极地开动脑筋,用心地去思考,即使有点懒的男孩,也会心甘情愿地参加运动。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特别是一些仍在不遗余力推行应试教育的地方,缺的不是方针政策,缺的不是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措施,而缺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的是一种遵守各种教育规定的观念和自觉行动,缺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执行力。要提高学生的体质,不但要找出其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还要整个社会积极关注,从教育制度到学校体育,从家庭教育到课堂教育,体育课及课外活动都要进行深化和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梁伟国,刘群.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钟南山院士谈改善中小学生体质[J].北京:人民教育,2007(5)

2.              贾志勇,齐建国.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危机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王子朴.学校体育难以承受之重[J].体育教学,2007(4)

4.              管水法.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呼唤学校体育的科学落实[J],体育教学,2007(6)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羽毛球选项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析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