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柔性管理”与“三自教育”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心理活动自觉表现之一。由于身体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成熟、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发展,由此引起了独立性倾向加强,他们似乎突然发现了自己,对自己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经常关心自己的相貌、身材、智力、品德、性格、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等。他们已能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随年龄增长也能从政治、思想和人格上来分析自己,认为自己“不用功”、“管不住自己”、“长得太矮”、“胆子太小”“没有主见”等。他们希望具有一个独立的、不为成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我们所面对的高中学生他们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要求成人理解、信任,而不是过多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越益迫切。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长,面对这一情况,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在传统的“刚性管理”理论的指导之下,更多的采用“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最新管理模式。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比如,学校针对校风校纪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执行,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一些负面效应。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显然,这种柔性管理方式为我们进行“三自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还在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学生管理,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这些班主任起早贪黑,事无巨细,一切都亲自包办,整天忙于处理班级的各种具体事务。就这些班主任主观方面而言,非常认真负责,可以说是整天泡在班里,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教师刚一离开教室,班级又乱作一团。究其原因,这种传统教育的过程开放度不够,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因此,学生的自治能力没有培养出来。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柔性管理观点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教育必须确立面向未来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构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所追求的应该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实际操作中,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培养其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可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更加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中神思遐想,在没有思想的禁锢和盲从中无拘无束地探索创新,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要求他们,使之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具有极大竞争力和创造性的21世纪的主人;只有相信学生潜能,才可能寄予厚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执着的追求和为事业献身的热忱。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结出期待效应的硕果,促进了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

其次,班主任应废除"权利至上"主义。那种对学生永远正确,永远无条件服从命令和教育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和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要倾听大家的意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向他们授权,不授权会毁掉人的自尊心,应该用语言和行动明确告诉你的学生你赞赏他们。其实,人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同时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有了新的教育观念,有了平等的意识,“三自”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确立学生主体观和可发展观。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参与教育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集体中,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老师构成了“师生互动”的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世界上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学生在集体中也是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的。学生不可能总是辉煌的、先进的,也不可能总是暗淡的、落后的。基于这一点,“三自教育”就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把可能变为现实,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在实践中品尝成功,锻炼自我,全面发展。

第四,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舆论、班级风气。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凝聚力、班级组织以及班级各种设施所显示的文化底蕴。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如何,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教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亲近了解每一位学生,以自身的行为、作风影响全班学生,克服"保姆式"、"家长制"的班级管理形式,逐步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奋发向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班集体。只有在和谐的氛围当中,学生才

   

乐于接受老师、同学的教育,进行自我教育。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主动”的管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让学生感到班级生活的愉悦,成为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民主和谐、团结紧张、思维活跃、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和社会的发展可得到较好的协调,健全健康人格可得到较好的熏陶和塑造,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亦可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提高。

第五,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让他们学会合作。学生在班集体中并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他必须面对其他个体,并在活动中交往。而不同的交往个体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思想的。这导致在交往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学会交往,即学会合作。这正体现出现代公民素质中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交往活动,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如:岗位轮换、组织比赛、郊游、小组评比、小组角色互换等都能促进学会合作。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班队活动,这些班队活动的组织策划、进行过程以及总结、评价,都让学生自主进行。在各个环节中,学生们会不断地接触,不断地了解别人、表现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努力展现自己富有个性、创造性的一面。在活动中出现矛盾,大家会组织一次讨论会、一场辩论会,直到达成共识为止。一次次的实践让同学明白,只有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学生可发展观告诉我们,学生并不是不变的个体,也不是单靠外力可以改变的,我们必须武装新的管理理念,采用柔性管理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进行自我发展,进而达到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的目的,达到为社会培养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的自我教育与互助教育    下一篇:“三自”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