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发展重要性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说过:“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这就是生活,就是艺术的来源所在。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表达体现,产生出了鲜明的美感特点,其质朴与淳厚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新疆喀什民间工艺彩车,新疆巴州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等,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显示出民族特色与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就有人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不需要发展,不需要大量投资,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20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而今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新疆师范大学王光新、吴世宁教授在南疆先后多次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考察,研究传统的民间服饰,发现这种传统服饰留存的已很少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应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这对逐渐衰微消亡的民间艺术来说是必需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民族民间美术进行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开始发现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价值,这也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亡起到了保护与拯救的作用。第二,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善于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相信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让他们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在大众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真正地“活”起来,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的途径可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这方面在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其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在民间美术氛围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换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时,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下一篇:教而有方,学而有思,其“艺”自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