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用心构建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学生厌学,教师难教,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当教师用心良苦地设计教学情境,滔滔不绝地讲解和耐心引导观察,发现,探索时,部分学生却毫无兴趣,不知所云,却只听大珠小珠落玉盘,千呼万唤不搭理。分析其原因有很多:也许是这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也许是他们好动;也许是他们的基础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也许是他们觉得乏味……,然而产生这些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到底在渴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为此,笔者将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力营造学生所期望的课堂,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效应。

  1、用心赏识学生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树立服务的意识,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教学的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正确的评价与赏识学生。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一句赞赏鼓励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与赏识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句话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在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第三,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第四,教师要善于使用眼神。俗语说:“眼睛会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用眼神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即便是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

  2、用心关爱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各班的学困生或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大多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关心不够,或自信不足,或老师关爱不够。去年,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杨平,是出了名的“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上课从不听讲,还带动周围附近的学生不听讲,与老师对着干,作业从来不做,各科考试都是十多分。开学第三天,便把书卖了,当我知道后,我也没说什么,便把我的课本给了他,隔一天,又卖了,当时,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我还是没坑声,又我把手里唯一的课本教材再一次地给了他,久久地看着他,这时他也感觉地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说,“老师,我再也不卖了,”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也看不到从前的杨平了,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各科都有五六十分,且数学有七十分。其它的学生在他的带动和感动下,学习上个个你追我赶,结果,这位学生中考考了541分的好成绩考入了高中。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对学生的内心残缺关爱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便能永远的记住你,爱着你,改过自新;当我们以阳光的心态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我想说:带着微笑,用阳光的心态上课,用自己的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温暖每一个学生,永不放弃。因为教师是一份爱的职业,爱的工作。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创新的今天,教师素质的提高,不只是知识技能的进步,还应有更为深刻内函的心理关怀,道德素养和精神自律系统的建立。这其中就包含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情绪和爱心。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才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才能亲近你,并在课堂生活中与你互动交流,才能逐步构建合作,探究的自主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如果整天看着那威严的面孔,非常紧张,他们还会主动的探索,深入交流吗?如果教师带着快乐的心情上课,不仅有益于自身的健康,还会把这种心情自然的传给学生,让学生享受阳光般的心情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说起来,动起来。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定当不断提高。

  3、用心感受学生

  首先,教师角色要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充分信任,要坚信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必要技巧,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自我评价。第三,教师在设计框架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高度创设问题情境,并创造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时间和空间。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实验和多样化的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尤其在学生未达到较高境界时,为他们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以帮助他们理解,教学要视学生直接经验,重视第一手材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并且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教师要应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成功感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理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比如,当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先经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等)。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4、用心激发学习效应

  问题情景是思维的起点和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属于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会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并以跃跃欲试的状态,试图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比如对概念的抽象,原理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方法的思考,要深入到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直观活动,概括活动以及具体化等智力活动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其次,要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抓好和建立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教学。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第三,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观察、实验、分析、综合为基本方法,强化知识的开发与吸纳,追求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效应。第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情境内容,打破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学生由生活走向学科,再由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和技能方法,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问题。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和”制作与分析统计图表“等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应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大力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这种理念背景下,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把握和挖掘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根本的改变,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亮点和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继续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二、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教课,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带来的是快慰、是乐趣、是享受,它的感染力量,它的熏陶作用,并不低于电影、戏剧、音乐的艺术效果。

  诚然,达到这种美的境界,要在那三尺讲台、40或45分钟的有限时空里,上演一幕有声有色的科学的”话剧“来,是很不容易的。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

  第一、展与收。

  展,指的是开头。开头要好,导言要精到,授课伊始,若忽视了这”开场锣鼓“,必然让学生兴趣不兴、意向不定,以至对整堂课失去兴趣。

  那么,这”开头锣鼓“究竟怎么打?我认为,基本要求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用语生动有趣,谈吐言简意赅,设问悬而不玄,解题人若即若离。具体方法,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巧设比喻,故布疑阵,激发想象。一两分钟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把他们的兴趣提起来,进而打通他们思维的通路。

  有展必有收。为要”收“而不”败“,”收“而不”散“,收出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味道来,最长用的则是两条:一是收成横断面,二是挽成一条线。所谓横断面,就是教学进行到恰当处,要如同关闸截流,快锯断木,明快作结,让教与学均显现出阶段性,使每节课各各”独立成章“。所谓一条线,就是要”收“中寓展,隐线纤纤,在你利落刹车时,学生思前,深感与上一节课缝榫紧依;学生顾后,颇觉余音缭绕;学生思将至者愿意更上一层楼。

  展如彼,收如此,展收互应,一幅可观的课堂结构图便将依稀在目。

  第二、密与疏。

  开了头,接踵而来的应是较重的负荷,较大的密度。即遵循”注意“、”兴奋“的延展规律,趁学生方兴未艾的兴致,牵起学生那勃勃奋发的思绪,顺水推舟,扬帆破浪,或讲或辩,或议或练,使学生兴趣高潮持续20几分钟,将教学内容大部分完成于此,强化于此,印记于此。

  但勿忘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兴奋与抑制,各有其转换规律:一个高潮拉到底,必然搞得人困马乏。因此,大密度之后定要继之以小舒疏。舒以品味,疏以润神迩虑暇思,宽转悠游,快乐就必在其中了。舒疏得体,松弛有法,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将在教师的”微调“中得到”缓冲“,他们思维的亮洁度就将因”塘水清浅“而更显晶莹。

  第三、浓与淡。

  这里主要说的是情绪结构。它涉及的基本方面是教师的声、神、行,这里的基本原则是: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人(学生)发。

  所谓的声,说的是教师教学语言中的语气、语调。教师讲课,既有别于开会作报告,又不同于说书讲故事;既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又不可戏谑庸俗。他的课堂语言,应有抑扬顿挫,高低适度,轻重缓急的表现力;他的表情达意之声,虽有艺术处理之功,却无人工雕琢之痕,虽有生动活泼之长,却无轻狂漂浮之短。比如语文课,描述英雄形象,语调益庄重沉稳,铿锵有力;抒发幽怀深情,语调宜舒缓婉转;叙述灰蒙蒙、阴森森,音律应低沉;说天苍苍、地茫茫,语气应重浊。教师寓情于言,学生必为其情所动。

  就”神“、”行“而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则以慈祥、恬静、雍容、庄重、洒脱为上,以豪放、爽利、聪颍、敏捷为佳。从总体来看,则时有气吞山河之概,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拔地而起之动,时有寒塘映月之静。举手投足,都恰到好处。

  第四、雅与俗。

  评述艺术活动,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设置课堂结构,自然有难易、雅俗之别。

  授课之雅,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态上。作为教师,一经进入课堂,或讲或做,或书或画,或议或读,就得干净利落,欣然潇洒。

  然而,一味的”高雅“其词,过分故作姿态,并非雅之真谛。试想,面对正在求知的青少年,你讲、书、议,你做、画、读,若少了那通俗易懂,少了那明白晓畅,少了那生活气息,少了那泥土的芳香,能行吗?所以,正确的态度只能是:重在通俗,贵在明达,化雅为俗,俗之显雅。

  三、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总是听到老师在埋怨学生不愿意学习,总是与自己不配合,”刀枪不入“。难道这些真的全是学生的错吗?学生为什么不配合,因为失去了参与的动力,更是我们的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第一教师必须饱含激情走进教室。正如俞敏洪所说:”不管你在课下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你在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是今天刚离完婚,你走进课堂的时候,也必须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对未来对学生充满热爱的人,是一个充满激情、能够在课堂上蹦来蹦去的人。“课堂激情表现在老师的言语之中,实在没有激情的,可以将自己的语调调到高音部,语速调快一点,让学生感受到你充满了活力;课堂激情表现在老师的表情上,一堂课不能总是一个表情,必须有喜怒哀乐,必须与学生的感情同步,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激情表现在老师的动作上,老师不能始终一节课保持一个姿态不变,身体语言是老师的基本功;老师的激情表现在老师的个性上,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室一定是老师展示自己个性的地方,一个好老师一节好课一定是老师个性飞扬的。

  第二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更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书写大写的”人“字。纯粹的知识是枯燥的,是单调的,是无聊的,这一点必须承认,因此做为一个老师如果一节课都在讲知识,一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难免有学生睡觉或干其它的事。况且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即使被学生接受了,掌握了,又能有多少用呢,又能记多久呢!一个月后忘记得差不多了,而那些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的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学习的习惯,这些学生是可以终身铭记的,一身受用的。因此一节具有吸引力的好课,必须渗透做人的教育。

  第三教师必须是一个”全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必须对整个学科体系非常熟悉,某一个知识点在不同阶段分别教授到什么程度,心里必须清楚,这是最基础的。除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外,教师必须涉猎广泛的其它学科知识,不要求对其它学科进行教学,但学生在学习其它学科的时候碰到问题,你必须有能力给学生指出迷津。

  第四教师必须关注社会热点、国内外大事,并与你的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你教授的科目有用,有立足点,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有用的学科。

  当然一节好课,一节吸引学生的课还有很多条件,如老师的亲和力,有些老师专业水平不是太高,但他(她)能与学生混到一起,打成一片,学生非常愿意接受他(她)的教育,课堂效果不错,教学效果也好;老师必须具备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必须给予所有学生以关注,不能只注意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等等。

  只有发掘了学生的需要,学生才可能自觉参与到你的课室中来,才可能上出一节吸引学生的好课。”强按牛头喝水“的课、”照本宣科“的课肯定不是学生愿意听的课堂。

  四、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我认为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因此,结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我主张评价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如下内容:

  第一,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

  第二,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对问题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第四,对问题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第五,对课程内容娴熟,备课充分,运用自如。

  第六,讲课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第七,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或者是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第八,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技巧、思维方法。

  第九,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提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训练学生思维。

  第十,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我们设计与实施一节好课,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师素养和学科特色五个方面来进行。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情况分析(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有针对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教学实施可以从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师生互动情况来进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视角要新,语言要精,逻辑要强,能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体现学法指导的同时又对重点、难点起到点拨作用,适度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挖掘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形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多边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学习发展落实两个方面进行凸现。教师要围绕”学“安排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呈现顺序,知识间的衔接过渡,选择好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应该在知识(所得)、能力(所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并学有后劲)等方面有所收获;教师素养包括”教学理念态度“、”教学基本技能“两个表现要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追求这样三种”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最后是学科特色,要使学生爱学与乐学和会学

  五、课堂教学”度“的控制

  凡事均有度。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它揭示事物保持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分寸“,把握好”分寸“,就能取得较佳效果,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1、讲授有度

  讲授,是教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讲授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授中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度“。

  (1)讲授的量度。

  量度也即是教师遵循教学计划和教材所决定的教学进度,教师应恰当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量度。容量过多,知识密度太大,许多内容就只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造成隔食现象,出现”夹生饭“;反之,知识密度过小,又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往往处于”饥饿状态“。

  (2)讲授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深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是完全必要的,但这种拓展和深化也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随心所欲,肆意拓展和深化,学生则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得要领,初中化学尚属启蒙阶段,这个分寸没有把握好,讲授无”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化学深不可及的心理。

  此外,教师在讲授中的音量,表情和动作等的适度,也会增强讲授的效果,恰当的比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事例,加上幽默的语言等等,也是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样做将使学生思路广开,知识贯通,学得更活,对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均有益处。

  2、提问有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对这个”度“的把握,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

  (1)提问应做到难易有度。

  所谓难易有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状态。一般说来,教师的提问应力避简单化。力求具有思考性,如果没有思考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启发学生回答的兴趣,但问题不能过难。过难也会使学生思维的马达难以启动而卡壳,同样也不能真实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水平。

  (2)提问的范围大小应有度。

  范围过小,易简单化,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实际意义;过大,学生半天说不清,不仅影响课堂教学,且提问对象会受到很大限制。

  (3)提问对象要点面有度。

  要想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大多数,要重视提问覆盖面。注意把握点、面的结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善于根据问题的难易、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3、测试有度

  测验和练习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一定的练习或进行适当的测定是完全必要的,但我们必须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

  (1)考虑学生的承受度。

  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过重,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引向书山题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所谓承受度,就是要求教师检测训练时,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出发,精讲精练,题量适度。

  (2)题目要有区分度。

  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或检测题要能真实地反映出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出题、选题时,既要注意知识覆盖面,每一章节都要充分考虑,都要有适量的练习题或检测题,容量要覆盖知识点,否则,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又要注意梯度,即基础题、中档题、综合题要有恰当的比例,没有梯度,比例失调,获取的信息同样不准确。此外还应注意题量和时间的关系,应尽量保证学生在按教学计划分配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全部习题,并有时间进行检查,在测练中,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度,才能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3、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4、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七、魏书生老师十条课堂常规

  1、每堂课的教案要有备课组长审查签字方可使用。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的习惯。

  2、每堂课至少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使好、中、差学生都运作起来。

  3、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制止教师上课一言堂。

  4、每堂课教师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自己活动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教师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

  6、一堂课,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7、一堂课讲完,提倡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应虚心听学生听课的感受和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8、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9、一堂课完成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利用课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获取一些反馈信息,交流一下师生感情,拉近师生关系。

  10、写好教学后记,一教案讲完了,要写上一句话总结一下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做到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连珠成串,这样定能受益匪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    下一篇:浅谈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