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点击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媒体教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内容,更不是目的。    ---------------题记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地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教学的模式。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违反了现代科技的科学精神。常见有以下误区:
  一、学生应读的是文章而不是多媒体
  首先,多媒体是不可能代替文章的本身的。
  多媒体课件往往依赖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之类的媒体去替代课文,而中学语文课文大都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语言精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风格鲜明。尤其是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都是其它任何艺术所无法表现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出文章的“真味”。所以多媒体是不能代替文章的本身的。
  其次,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多媒体的制作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
  制作多媒体的软件工具的发展水平,课件的制作者自身的水平、对文章理解的水平和悟性,以及客观素材的采集等方面都制约多媒体的制作。比如我讲《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就用MTV放了许多有关北京胡同的照片,让学生去感受。学生一看,只觉得陈旧不堪,破坏了文中所蕴含的居住文化美的韵味。
  再次,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对所选择使用的媒体的理解替代文章和媒体本身的内涵。由于教师受自身素养所限,对图片、影视、音乐等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大多都较为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时会出现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因此,多媒体的制作和选择,极易渗入媒介制造者或选择者个人的认识甚至偏见。学生通过这类多媒体间接学习,不仅不容易看到文章的本来面目,而且对学生学习起了限制和误导的作用。
  另外,商品化教学软件的制作,也推动不了语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急功近利的商业化使目前市场上充斥两类低水平的教学软件。一类是题库型教学软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电子题海”,就是将各种习题汇总在一起,将题海战术套上教学软件的光环。一类是娱乐型教学软件。这类软件常常把“学习内容”与“游戏动画”生硬结合在一起。两者都没有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
  二、学生应获取的是能力、熏陶,而不是知识内容
  多媒体教学往往依赖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之类的媒体去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不少多媒体是对课文的肤浅注解,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文章里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短期行为,而没有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多媒体声像结合,给人以听觉加视觉的直观、形象和平面的文化信息,学生通过多媒体解读文章,更多的是感官上的轻松感受,而不是立体的多元的语文情境,也谈不上对阅读材料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在斥之直观的听觉、视觉的同时,削弱了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品味、陶冶;也影响了学生语感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和人文熏陶。
  多媒体教学往往注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却忽视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思考和创新认识。因此弱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有可确定的一面,但又有其模糊的一面,这正是造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根本原因。同样,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在分析课文时,必须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多媒体的“先入为主”,却强化了学生对多媒体所传达的既成观点的认同和依赖,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削弱了学生亟待提高的创新能力。
  所以,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不应只看教师怎么教,用了什么画面,配了什么音乐,设计了什么动画,播放了什么视频,而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掌握了什么能力,是否得到了人文的熏陶等课堂实际教学效果来评价,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本末倒置,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机器代替不了情感教学,更代替不了教师教学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更是情感活动。教材中的文章都蕴藏着一定的感情,尤其是文学作品,它是感情的载体,是感情的物化、文字化,它也往往浓缩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教材不是无情物,教师学生更是有情人。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协调是以教材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的,用情感拨动学生的情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以及丰富多采的体态语言,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多媒体教学过程,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语文教师不论是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还是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往往注意的是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也是接受器上的图像,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演变成机器与学生、机器与教师之间的单向传送与接受,蕴藏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削弱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就削弱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教学改革的发展史上看,每一次教学媒体的更新、革命,都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次加强,越是先进的教学,情感因素越是突出、丰富。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情感教学多媒体代替不了,其他的许多方面也是代替不了。如师生互动中,教师有个性风格的“表达” ,本身就是语文教学“言传身教”的极好范例,而多媒体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能动性,机动性,多媒体相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在具体的教学互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多层次、多角度,富有个性的,并充满许多偶然性。这就要求作为主导的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情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过程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被课件流水线的程序所湮没,不能以学生为主体,难以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动性,削弱了个性化教学风格,最终失去了教学过程的人性化。这与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四、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
  钱梦龙老师在一次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述时曾指出:参赛课中,相当一部分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不求实效、只是为用而用的缺陷,有些甚至图片选择不妥当、不正确,以致对课文理解片面化。这种“缺陷”和“片面性”在语文教学当中具有一定普遍性。事实上,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内容,更不是目的。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信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种特殊性,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的制作、选择、使用,都必须从这种特性出发。
  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而是应该以文章本身为出发点和思考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媒体,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
  在选择使用语文多媒体时,许多教师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偏重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色。这也是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我们应明白: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合一切语文教学,它不可能代替教材,不可能代替所有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本身。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只有把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性质、语文教学特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其先进技术的巨大作用;反之,在教学中多媒体偏离语文性质,违背语文教学特点,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因此,如何把多媒体先进手段与语文现代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作文教学中,绽放创新之花    下一篇:新课程下语文课堂讨论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