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议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1-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丁浩生

  学生德育问题是老问题、大问题,在任何时候人们都强调德育的重要,都有许多人为之进行实践和研究;德育问题又是新课题、难课题,学生德育总是面临许多新问题,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德育工作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不能说没有成绩,但收益不佳;不能说没有体会,但经验单薄。我们不是虚无主义者,也不奉行不可知论;我们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无所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做出努力。

  要解决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德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德育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个规律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用一个或几个公式能表示的。德育的规律涉及到主观与客观、外因与内因、传统与时代、顺序与阶段、前进与反复、差异与可塑、教师与家长、家庭与社会、途径与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就我40多年的教育实践,特别是20年重点校、示范校校长的经历和最近4年民办名校的工作,在如何解决好学生德育的实效性上,虽然离真正领悟还甚远,但我认为要解决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把认清学生特点与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思考和实践,并从中找出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切入点、立足点和着力点。

  当今世界,总体而言,呈现政治上的多极性,意识上的多元性,经济上的全球性,社会上的多变性,渠道上的多样性。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学习型、创新型、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形成了全新的氛围。在校园,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升学竞争构建起纷繁多彩的激励与制约。在学生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培训、家教形成了主流。这就是当今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时空。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言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综上所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影响学生德育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在因素,三是过程因素。外部因素是条件,内在因素是根本,过程因素是积累。反映在学生身上的特点是这三类因素的自然综合,而有效的德育应是这三类因素的积极整合。如何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激发三类因素的健康因子,从而塑造学生新的品格,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正是实现德育实效性所要关注的实质内容。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一所办得较早,办得较好的民办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在学生德育上有所成效,学校的毕业生受到高一级各类学校的好评。总结已有德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分析并针对学生特点,充分发掘各类德育因素的积极作用,是学校德育实践的重中之重。就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学生德育而言,在具体做法上突出了四个方面。

  一、狠抓基础,凸显时代,区分层次

  青少年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属于未定型期。从这一特点出发,学生德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层次性。

  学生德育的基础性,就是在整个学生德育中,要始终把握住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应围绕这五个方面建立起基本的、完整的、稳定的教育内容和体系。二十一世纪学校坚持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百多年的苦难史、屈辱史、奋斗史,半个多世纪的共和国史以及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史,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改革,明确使命,以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问题。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培养以“尊重、诚实、感恩、纪律、责任”为核心的品格,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规范为内容,优化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素质。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环境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多元意识的影响下,思想活跃,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学生德育必须凸现时代要求。学校德育要克服概念化、成人化、一般化、一律化的倾向和做法,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时代实际、中国实际,对学生进行有血有肉、切实有效的教育。在民办学校的学生德育中,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办学校,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办学校的老师。这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民办学校受教育的信度、深度和效度。民办学校是老板的,但事业是人民的,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老板投资办学校是满足社会需求,为我国穷国办大教育排忧解难,是爱国之举,是对社会的回报。民办学校的教师更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是为国家作贡献,应该受到尊重。民办学校的师生关系不是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是政治上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这是学生德育的强大精神武器。联系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华诞庆祝大会上向全国青年提出的“四个统一”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总书记都把“祖国”和“人民”以及“艰苦奋斗”作为讲话的内容;两位总书记都强调了科学和文化、劳动和实践、诚信和修养,所有这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的厚望。而正是在这些方面,有些学生理想信念淡漠了,文明素质下降了,甚至道德品质滑坡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些方面扭曲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抓住讲话发表的这一有利时机,学校应立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形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强烈氛围。要求教师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自身做起,并有勇气和责任要求学生向自己看齐。同时要求教师找准知识点,把握切入点,制定切实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头脑,进入管理。

  二、坚持灌输,贵在渗透,重在实践

  德育本身是一门科学,不仅有全面的内容,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德育成果要在学生的思想、言论、行为上显示出来,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德育的道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学习,德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把教材内容素质化,做人教育课程化,应是学生德育灌输的基本途径。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编辑出版了小学六册《做人课》教材(每年级一册),每册的基本框架是六个方面:我与祖国、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个人修养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青少年成长的顺序性、阶段性、反复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渐渐优化,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智育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知之不多与知之甚多,知其然与知其所然,而学生德育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果与不果的问题,两者的结合就是解决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信,从信到行,从行到果。学校不仅编写《做人课》教材,并把做人课纳入课表,进行小班化教学,基本做到了教材内容素质化,做人教育课程化。

  学校教育中,学生专项德育活动在时间上只能有适量的比例。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大量的、经常的是要把德育渗透到其他各育、各科教学、各项活动、各方面的工作,直至学校的环境气氛之中。在学校的环境氛围上,二十一世纪学校给三学段的教学楼分别冠以“书缘堂”、“钟书堂”、“弘毅堂”;宿舍分别冠以“萌园”、“明园”、“慧园”;食堂分别冠以“麦香苑”、“稻香苑”、“稷香苑”,并进行诠释。同时把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思想观念、教育准则、校风、学风、教风均以各种形式凸显在学校通道要处。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要点和《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部进教室。在校内相关场合悬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使整个环境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德育的成果要在实践中体现,要靠实践来检查,靠实践来评价。确保德育的实效性,最终必须抓住实践这个环节。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坚持多层次,形成系列化;树立辩证法,防止片面性;突出创造性,增强时代感。学生德育实践必须要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载体。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把“三校一进”,即少年军校、初中团校、高中党校和走进光荣榜作为学生德育的载体。学校分析了民办校学生的特点,从来源看,有五类学生:一是家庭经济富裕的;二是家庭有特殊要求(寄宿)、有特殊矛盾(父母离异家庭)的;三是进不了示范校、重点校又想接受优质教育的;四是外省市学生想来北京读书的;五是让孩子享受较好条件教育以作补偿的。从家长的心态来看,有三点共性:一是对孩子期望值高;二是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对孩子溺爱;三是对学校的要求侧重在以高付费来要求学校服务的高质量上。从学生的状况来看,也有三个特点:一是活跃但欠规范;二是想上进但怕吃苦;三是逞能但不扎实。考虑到生源实际、家长心态和学生现状,本着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服务以家长为本的原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分成专题,在“三校一进”中进行具体的落实。高中学生的业余党校教育重点放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初中学生的业余团校以学科学、学文化、讲团结、讲诚信为重点。小学生少年军校突出树理想、守纪律、能吃苦、爱劳动的教育。“走进光荣榜”则以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为标志的基础文明行为为重点,开展“做豪迈的中国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嘉年华”系列教育活动,并以“百位名人进校园”和校内评选“豪迈的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为激励,使学生学有标兵,赶有榜样,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

  三、确保核心,坚持统帅,全面影响

  针对现在有些青少年学生文明素质缺失的现象,学校教育应当确保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德育的统帅作用,让德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全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十一世纪学校基本形成了德育工作纵向系列化、横向一体化、目标具体化、激励经常化、人人参与、个个负责的格局。学校的校训是“做豪迈的中国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校师生员工人生追求的纯洁性、高尚性,这需要每位师生用毕业的精力去修炼。为了为实现这个人生目标奠定基础,学校围绕先做成功中国人,再做豪迈中国人这个主题,每学年10个月确定了10个专题,第一学期为尊师守纪、教书育人;刻苦学习,五关六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关系,六个环节);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报效祖国,师德高尚;共育五情(指父母情,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祖国情),共庆丰收。第二学期为文明健康,遵师爱校,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成功豪迈。学校坚持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以及交替进行的校会、班会、团活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和每学年的毕业典礼;每学期一次的田径运动会、艺术节和表彰会;上半年的学雷锋和革命传统教育,下半年的尊师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高一、初一军训,高三、高二、初三综合社会实践;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会;每学期两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对班级情况的分析会。从而全过程、全方位地保证了德育的核心地位。

  德育是灵魂,是生命线,为了充分发挥德育的统帅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做到“四个先”:制定计划先考虑德育的要求;进行教学先确定德育的目标;开展活动先落实德育的任务;总结工作先分析德育的得失。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学校既要有明确目标,又要有德育的具体内容;既要有总体的原则要求,又要有分阶段的具体要求;既要有专项的活动,又要有体现德育要求的各类活动。绝不能就事论事,但要就事论理;不搞任务观点,但有硬性要求。时时、处处、事事、人人都注意德育的统帅作用。

  德育就其工作、活动的安排而言,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还要控制一定的时间比例。德育的影响在范围上是全方位的,在过程上是全过程的,在时间上是百分之百的时间起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四个不忘”,就是开展德育活动时不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教学时不忘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布置任务时不忘激励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参加实践时不忘坚持政治方向和维护社会公德。

  四、立足时代,弘扬传统,激发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大成。考虑到当前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国民素质的时代要求,在进行学生德育时,应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优化学生的素质。在具体的教育中,针对当今有些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差的状况,应特别培养他们经得起各种变化的考验的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论语·子罕》中指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卫灵公》中指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取得成绩,发展顺利而情绪高涨,是正常现象,但并不是可喜现象,关键是要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情绪和态度。高素质人的突出表现是“乘长风破万里浪”,善于在挫折中总结教训,在困难中坚信成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挫折教育应是中学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人认为要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比较难,至于成功和顺利的考验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经受住成功和顺利的考验,往往比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更难。古人云:“成事有三戒:气胜者愤,气浮者疏,言多者不挚。”“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对成功和胜利如果缺少修养,没有正确态度,往往会使人飘飘然,陷入盲目,对掩盖着的消极因素,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对潜在的种种危机,缺少必要的认识和思想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当问题真的来临,危机已经出现时,就会手足无措,一筹莫展,甚至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在中学教育中,当学生取得成绩,发展顺利时,进行表彰、鼓励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要求学生找差距,找不足,找薄弱环节,提出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精益求精,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成功教育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校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师德教育    下一篇:在体验感悟环境中发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