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讨论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它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的实施途径是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接受性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于是语文教学的课堂讨论活动不断进入课堂,并且将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讨论小组活动是以组为单位,学生根据一定的议题或在一定的议题范围内进行议论。这种方式是课堂对话教学环境最为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它的作用较多:促进信息交流互换,强化自学的功能倾向,养成自我教学的意识,培养人际合作的技能。当然这讨论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在讨论过程中介入并发展导师的作用,也要作为讨论发起者,促成讨论状态的形成。如果驾驭不好,常常会出现不好的现象:一是学生的意见处在一些无意义的讨论和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上,二是学生由于受学习经验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讨论深入不下去,学生的兴奋情绪受到抑制,三是学生各执一词,甚至偏向了教学内容,因认识偏激出现争论。
  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讨论课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呢?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组织讨论组。讨论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原大组为一组、自由组合,各种组合都有它的特点。笔者认为,以前后两桌四人组合为最佳,讨论方便,效果更好。而四人在排座位时就要作全盘计划。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排序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结果,采用四人混合能力分组。这种学习通常由这样四个人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以能力不同的四人一组共同讨论问题,要求每人必须发言,且做好发言记录,发言登记项目可以分为“引入信息,结合材料,提出新问题,基本分析,主要创见”等栏目,每次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个代言人要轮流。而这四人组合每学期或学年重新组合。
  二、精心设计讨论题。教师的议题要设计好,如果讨论的问题只是单独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想考虑往往是一个点,或者比较容易确切的答案,学生可能没有与别人讨论的兴趣和需要;如果难度太大,学生无从回答问题,也就无法进行与别人讨论。如果当教师在大题目下形成基本问题和相关问题链的时候,问点增多了,学点分细了,问题涉及面广了,学生要同时处理一连串相关的信息,他与别人讨论印证搜寻、斟酌,以整合出相关答案的需求相应增大,这种情况下的讨论,自动化能力的性质就较明显了。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可以设计这些问题:邹忌用什么方法谏齐王?为什么用讽喻而不用直谏?为什么妻、妾、客对邹忌所问问题回答语气不同?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怎样?这个故事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当然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
  教师不仅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水平编制设题,还要组织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从中筛选设题。学生可以经过讨论确定重难点,也可以提出疑难,让学生讨论。例如这次在金华二中召开的《浙江省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教学艺术展示与学术报告会》,江山中学的郑逸农老师教《琵琶行》时,就进行了多次讨论。第一次让前后四人讨论,每人确定二至三个学习主题,通过交流,选取一个共性的学习主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的共性学习主题是音乐描写,教师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又让学生讨论。
  三、注重介入讨论题。讨论是一种需要“启动”和“推动”的互动行为,教师在讨论中不仅在讨论过程中介入发挥导师的作用,也要作为讨论的发起者促成讨论状态的形成。教师介入讨论的实质是: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进程中随时随机地、清醒而较为准确地把握“现有发展水平”与“应有发展水平”,“现在思维区”与“应涉思维区”的状况和指向,用教师参与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新的思维材料和深化题目的信息,将讨论引导到“最近发展区”。首先要寻找学生思维的误区;其次,围绕论题,以“分析学生发言”为主,以“分析论题本身”为辅,从而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再次,教师“介入”的语言方式和信息应富于“教学性”,讲求语言方式的课堂化,用语表达式、恰当准确,深化学生的原有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增长点。如《琵琶行》在讨论音乐描写很成功时,学生只能正面把握运用什么词或句子,而不知道侧面烘托时,老师可提醒,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学生便明白侧面描写的作用。
  四、讲究评价艺术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使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课堂讨论应是唤醒学生、显示才能的最好的机会,这种会又要靠教师去把握。因为讨论这一组织的分散性,讨论智能目标模糊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讨论是对学生的“放”,要求每人在组里必须发言,也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基础、胆量与能力大小的区别,有些学生会在全班发言时紧张,或者观点偏颇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肯定他的胆量,以激励为主。教师评价不能仅仅以事实评价为唯一尺度而应以价值评价统摄事实评价,不能仅仅以理性断为尺度,它应有助于学生理性能力和非理性能力的和谐统一发展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特的认识方式的展现以培养情感态度的 价值为主,如评价参与讨论的情意 态度中的认知态度,讨论中的参与度,聆听、记录、发言等是否专心、认真:参与中的秩序感,不抢白不随便插话打断他人,参与中的积极性,参与中的合作性,能与他人协商,善于采纳他人意见高等,对学生知识水平评价为辅,以不准与随机开放的过程为主,封闭的结果为辅。如教钱钟书《读<伊索寓言>》,将钱钟书的寓言与伊索寓言对比较学习,在讨论中学生想像力很丰富,讨论得很广很深。教师鼓励想像力,对内容不作评价。
  课堂讨论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积极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加深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再现人格的魅力。让课堂讨论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点击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