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学生乐学语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学习历来被认为是一种苦差使,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皓首穷经,学有成就者却微乎其微。难道说语文学习真是一种苦差事吗?孔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达到“乐之”的地步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所谓“乐之”也就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学习中形成这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去学,在学的过程中不但会集中全副心思和精力,克服一切困难,而且还会感受到一种快乐和享受。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因此,如果把语文学习也变成一种乐趣,那么就不会存在学不好的问题,更不会存在不愿意学习的问题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呢?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      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亲近学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亲近、随和的关系,师生间不应是远距离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幸福,当作一种快乐。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到,读小学的时候,蔡芸芝老师在课外教他们跳舞、在节假日带他们去朋友家观察蜜蜂、在课内爱用歌唱的音调教他们读诗,从而对作者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领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建立了一种亲近、随和的关系,有了感情,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这位教师教的课也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兴趣。学生“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师生之间的感情到了这样的地步,难道你还有什么担心学生

  不能自觉自愿地学习语文吗?

  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话具有双边或多边平等交流、彼此互相尊重、不把观点强加给对方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学会平视学生,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千万不可居高临下。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要以一名同学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学会完善、修改、甚至放弃原有的教学思路,切不可妄加评论,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无论如何,教师总会遇到学生不同的诠释,甚或是过度的阐释,尤其是在这时候,教师更要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切不可以简单地用自己的观点强行否定和改变学生的观点,这是对话得以存在的基础。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态度来学习。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

  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都注意到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与学生平等相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上却又疏忽了。问题的提出,不是学生自己,而是教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型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掌握寻找答案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多层次的合作与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      教学要不断创新,引导学生会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了介绍背景、疏通字词、划分层次、分析课文的固定模式。课堂由教师包打天下,以教师的讲析为主。课堂上“独到见解少,切实争论少,做法新颖少,条分缕析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语文课没有一点新意,连教

  师自己都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又怎么能乐于去学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具备了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就能使他们具备选择、吸收、储存、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新的知识信息层出不穷的年代,主动地读书、独立地思考、灵活地应变、果断地决策、不断地交流。

  语文教师应牢牢记住语文教学靠的是感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情感去感悟作品内在的美,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创新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因此,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什么段落层次的划分,什么中心思想的概括等,而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当然,教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一说开放的创新的课堂,就变成了“放羊”的课堂。

  南京师大文学院何永康教授在回忆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的上课情形时有过这样的一段叙述:“只见他老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将名篇诵读。‘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美妙的诗境;然后‘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补充。”唐大师实在高明,他没有像时下的一些语文老师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名篇佳作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一种美妙的意境后,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做心的远游。

  总而言之,学语文,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应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感到意趣盎然,不断有新的领悟,不断有新的收获。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语文,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锲而不舍的追求。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三加强” ——再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下一篇:农村孩子的作文素材哪里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