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抵达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玉新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学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界最新研究总结的语文4个核心素养。这4个核心素养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多重交叉关系。如此看来,只有4个核心素养的交集才是真正的“核心”,但教学中不可能精准地达到这个“核心”。这就如同墙上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洞,不可能找到可丁可卯的整块材料严丝合缝地堵上,而是要使用比洞小的材料经过堆砌堵上,或者把比洞大的材料修整得与洞相符后再堵上。

  下面以古代诗歌阅读考核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相思(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

  王维

  红豆生南国,(起)

  春来发几枝。(承)

  愿君多采撷,(转)

  此物最相思。(合)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起)

  崔九堂前几度闻。(起)

  正是江南好风景,(转)

  落花时节又逢君。(合)

  1. 《相思》在结构上起、承、转、合俱全,这是近体诗的“常式”;《江南逢李龟年》则不全(没有“承”),这是“变式”。请你写出一首在结构上与这两首诗都不同的近体诗,以呈现结构的多样性,并如上在括号里标出。

  解析:本题关注的是试题的开放性。目前高考古诗阅读与名句填空是分开设题,名句填空十分死板,不管你能背多少诗句,只要不会这几句,就不能得分。要求写出一首标准较为宽泛的近体诗,只要在结构上异于“起承转合”或“起起转合”,就是合乎要求的。它的开放性是很突出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标准答案”。这道题其实还“追问”了在平时的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教学中,教师是否教授过这方面的知识。就近体诗而言,抓住结构特点就弄清了“骨骼”,弄懂了炼字就弄清了“血肉”,这是近体诗阅读的基本门径。

  2. 这两首诗一首写“相思”,一首写“相逢”,结合诗人生活的年代或际遇,分析表达情感上的差别。

  解析:这两首诗都与一个人有关,都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作,但情感是不同的,这源自写作时的具体情境。据考查,《红豆》应该写于安史之乱前,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则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不同,诗人的经历也不同,自然在情感上也是有差别的。因此,知晓诗人的处境是走进诗作的前提。

  3. 宋人所编《万首唐人绝句》所载,“愿君多采撷”句“多”字作“休”。你认为“多”字好还是“休”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类似这样关乎“炼字”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

  解析:只有比较才能鉴别优劣,一个版本的流传自有其审美价值,经过比较“多”与“休”的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解决一个文坛“公案”,是有趣的、好玩的。后半部分也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标准相对宽泛的“炼字”。列举“炼字”的例子,可以充分显示学生的积累情况,这一点是现行高考古诗文阅读的短板。

  4. 假如你要在班级晨读时向同学们讲解这3首诗(包括学生自选的一首),你打算如何查找资料,查阅哪些资料?请一一列举,并写出讲解的提纲。

  解析:本题首先关注的是试题的“情境性”,这也是目前高考欠缺的地方。一方面类似的晨读活动在教学中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会倒逼教师开展类似的活动。查找材料、列举文献,指向学生平时是否有读整本书的经验,是否善于搜集和整合信息。写讲解提纲难道不是写作文吗?它的内容已经有了规定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相关联而不是相割裂。

  我认为,这4个题目在开放性、情境性、选择性与趣味性上有鲜明特色,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检测有一定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把试题问题化,而不是把问题试题化。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教育学院)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背诵古诗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