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若干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若干思考  

引言:百年以降,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高耗低效的不争事实也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过程的结构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在教育界日益呼唤语文阅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的今天,在社会迫切呼吁语文教材改革的现实面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做进一步思考?毕竟,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自身的有效参与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和体现,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材即使改上百遍千遍也无济于事。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整合相关材料,对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进行了三方面的思考:不良阅读习惯之表现,忽视阅读习惯之原因,培养良好习惯之策略,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可行性。  

关键字:阅读    习惯     

“习惯是由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阅读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钱梦龙 先生就曾结合自身经历,深有感触地回忆道:“我遇到过一位极好的 国文 老师”,“喜欢用评点法,让我们在书上圈圈点点,并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我学习国文的趣味,而且锻炼了阅读、思考的能力,对写作也产生了有益影响。”那么,21世纪的中学生们是否有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尽人意的。  

一、中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表现  

就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诸多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漫无选择,缺乏目的性,单凭兴趣读书。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目的,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样在阅读时也要遵循阅读的“学有宗旨”原则。即要有极为明确的目的,否则阅读时必然是随机性,随意性,盲目性,这对阅读能力培养极为不利。中学生通过阅读目的在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升华自身的人文修养,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借鉴。如果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就会在读书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合理的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持较为慎重的态度。然而,许多学生只凭兴趣阅读,不知道控制自己。总体上说,中学生喜欢叙事性强、贴近自己生活而又通俗易懂的读物,再加上生理和心理的诸多因素,80后或90后小说、漫画在中学校园里大行其道,而作为阳春白雪的古今中外名著却少有人问津,学生们把对名著的了解几乎交给了电视。对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种理智行为,应审慎地选择读物,要广泛阅读那些有思想价值的品味高的书籍,不能仅仅追求趣味性。  

(二)阅读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既是对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过程,这就是古人强调的“出入法”。所以在阅读时就要边阅读边思考,养成熟读、精思、勤问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 先生曾说:“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来,一边会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目的,辨识的头绪,或者初读时候提出一些,重读时候又另外提出一些”, 鲁迅 先生也说过,“自己思考,自己做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却浮光掠影、疏于思考。比如课前预习本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能力去攻读新课,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好办法。可是常见的是比较好的学生也就是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很少能提出问题。阅读后也往往难以用自己的话对读物的内容和意义作出简明扼要的复述,不注重挖掘书中深刻的内容和意蕴。读书不求甚解,读物在其头脑中仍是朦胧一片,这样可能读了很多书,但没有多少收获。同样,早读课上,很多学生读书声音很大,摇头晃脑,似乎很投入,但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没有进行思考,问他读的是什么,一无所知。对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养成学生熟读精思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读过之后要仔细回味一番,看看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必要时不妨再读一遍,经过多次反复就可以克服粗枝大叶的不良习惯了。早自习时,也要提醒学生进行思考。  

(三)不动笔墨,懒于做笔记  

阅读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用无穷。 徐特立 先生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好处很多,能够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判断及概括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然而,很多中学生甚至不会记课堂笔记,老师讲什么,甚至黑板上写什么,才记什么,不懂得记下难点、重点,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翻开他们的课本,干净得很。究其原因:一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记性,但忘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是疏于动笔,懒惰成性;三是缺乏坚持精神。对此,教师要让中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内做笔记课外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如:书中标注、摘要笔记、提要笔记、心得笔记、片式笔记等。  

二、忽视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原因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为什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收效甚微呢?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提到语文教学的任务一般只是提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常常在知识和能力这两者之间打圈子,独忘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二是教学中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非旦夕之功,而要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学校和学生都不舍得花时间。三是有些教师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不良习惯漠然置之,并无切肤之痛。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之策略  

要真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把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到“语文教学任务”的高度来认识,予以足够的重视。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充电”的基本工具,培养这种习惯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状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致求知,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此外,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养成同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识、技能、性格等心理要素密切相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习惯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1、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魏书生 老师就很重视建立教学常规,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培养语文能力要在实践过程中来完成,有许多事要做,“不统筹安排,我和学生都常常顾此失彼”,“于是……制定出适合我们实际的规章制度,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哪些事多做,哪些事少做,都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如规定每个学期开学前学生通读新的语文课本,完成固定作业,每天按学号轮流搜集格言警句,每学期复习一类文章的读法,一篇文章的写法,课外读书等等。2、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3、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行,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认真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是这个工程的基石。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预习,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提问质疑,课后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做好读书笔记,不仅省了老师很多心,也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论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