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艺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中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艺术

 
    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活动课冲破了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搞活语文教学”,创设最佳的语文环境,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讲究艺术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水平的准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可以使教师驾驭教材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语文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我们体会到,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四性”:即“精巧性”、“针对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精巧性”。   

     所谓“精巧性”,就是形式“精致”,内容“集中”,“巧”,就是结构“巧妙”、“新颖”, 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克服传统教学那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弊端,集中精力,采取新颖的活动形式,解决一、两个难题或重点的问题,使之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进而解决新的问题,做到常学常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开展《猜谜语》活动,内容可涉及字谜、画谜、哑谜(表演动作)、灯谜……每种形式,不要多,在于“精”,体现“巧”,使学生动手、动脑,学到知识,陶冶思想,增加情趣,举一反三;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活动课的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可以设计《文字医院――纠正错别字》比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以引起对错别字问题的重视,加强中学生文字的基本功,培养正确书写与运用汉字的能力,减少或消灭错别字,内容可以拼音填汉字,或汉字写拼音,成语补写,修改错别字,指出错别字成因,列举错别字危害……不管那类内容,拟题都要突出“巧妙”两字,或推理、或判断,或动口、或动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多层次,全方位,充分体现出语文活动课“大语文课”自由空间的特点,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确定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在语文课活动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教学目标、内容,初一级: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能力训练,可设计《查字典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故事会》或《自写肖像比赛》等;初二级:重在读写训练,可设计《猜谜语竞赛》、《小记者采访比赛》、《看图作文比赛》或《辩论竞赛》等;初三级:重在综合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设计《专题演讲比赛》、《古诗文对句赛》或《联林妙语赏析活动》等,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作文词汇贫乏,说话枯燥无味,语文质量低下,用词不当,于是我们组织一次《成语接力比赛》活动,步骤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准备阶段:让学生收集积累大量的成语,或记、或背、或抄、并理解成语的意思、出处和用法;第二步,设计多种比赛形式,如用“某”字组成语(比数量),“漫画”猜成语(比思维能力),“谜语”猜成语(比分析能力),“成语病句”修改(比应用速度)等,通过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重视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写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思想性”。   

    《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文载道”的问题,由此可见,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负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进行语文活动课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但要注意它的知识传授,而且要注意思想性,使学生通过活动,情感受到陶冶,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例如97年的香港回归前夕,我们结合语文活动课,举办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即席演讲比赛》,其操作过程是:第一步,限时快速写好演讲稿;第二步,每组派出代表抽签先后演讲;第三步,各组可派人补充、提高;第四步,由学生(评判员)评分,并谈感受,总结优缺点;第五步,公布分数结果,按名次颁奖,并给参赛人员发放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紫荆花”的纪念卡片。通过活动,学生纷纷谴责英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侵占香港的罪行,并联系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史实,强化了教育效果,从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寓于语文活动课之中。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就是教学內容,教学形式,有“滋”有“味”,具有浓厚的“游戏”色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又从另一角度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语文活动课教学所创设的生动形象、民主参与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其做法主要有:   

    (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多年教学活动实践比较,最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莫过于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运用于语文活动课之中,因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声色兼美、动静结合等优点,可把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单一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加强对事物的理解,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初一级举行的《有趣语文世界》活动课,设计者把竞赛内容,分成五大块:一、文字类;二、词语类;三、句子类;四、成语故事类;五、文学常识类;六、影视欣赏类。并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排列组合,制成CAI课件,声、色、图、文,融于一体,把同学分成“红”、“蓝”两队,手里拿着标志队别的牌子,跃跃欲试,必答题,抢答题,依次呈现于屏幕上,学生处于无限的兴奋之中,纷纷举手抢答,答题声、欢笑声,洋溢整个课堂,特别是成语故事类,学生更感兴趣,当屏幕上出现一幅鲜明的画面:远处一只凶猛的小老虎,近处一匹肥壮的驴子,只见小老虎瞪眼窥视,驴子笨蠢地张嘴吼叫,还边踢蹄子……(要求猜一成语),面对如此画面,难到不少学生,因谜底出自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故事:庞然大物。这篇古文,学生尚未学到,他们时而深思,时而讨论,终于“蓝”队有一同学猜中了,全班报予热烈的掌声。活动内容如此之多,如此有趣,只有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才能处理得这样完美。   

   

    (2)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活动的“游戏”色彩。   

    中学生好“动”好“奇”,喜欢热闹,厌恶平淡呆板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最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其中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表演动作),更能增强活动的“游戏”色彩,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 中学,从而又“快”又“乐”地学到语文知识。例如,有一个成语叫做“三心二意”,老师叫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提示答案,只见两个学生笑嘻嘻地走上讲台,其中一个学生从另一个学生手中接过三本书,表示“三”的意思,然后放在桌子上,再从中抽出两本,表示“二”的意思,并放在胸前,随意翻了一下,表示“心不在焉”之意,由于“三心二意”的意思非常明显,很快给猜中了,主持人(老师)立即趁热打铁,叫大家用“三”字组成语,看哪一组组得快、组得多,用纸作答,只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前后讨论,派人发言,答案很快出来,其中有三长两短、三番五次、三纲五常、三顾茅庐、三三两两、三头六臂、三灾八难……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在常规课堂上是做不到的。这种形式充满了竞争性,嬉戏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难怪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   

    (3)通过投放赏析影视片断,增强活动的“娱乐性”。   

    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爱看电视,忘其功课”,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学生爱看电视,爱追“星族”,爱听流行歌曲,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语文活动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找到了一种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影视的有关片断融进活动的内容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增强活动的“娱乐性”。平时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需要一些“节目”来调节,也叫做“换换脑筋”,我们把语文活动课比作“多味瓜子”吧,那么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有它的特别“丰味”,因此,有目的地选择投放一些影视片断,能丰富活动内容,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对影视的赏析能力,达到设计的教学目的。   

    如:进行《文学常识比赛》时,可投放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有关片断,可解决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作者(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和剧中人物的问题;《猜谜语比赛》时,可投放《刘三姐》中“刘三姐” 与“阿牛” 的斗歌场面,以刘三姐的发问歌词为谜面,引导学生以“阿牛” 的所答歌词为谜底;进行《名言警句赏析》时,可投放《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片断,剧中林黛玉正与贾母、贾府三姊妹等众人寒暄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众人顿时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起来,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贵妇人从后房门姗姗进来,此人便是性格泼辣的“凤姐”,要学生猜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句,或投放春节期间一个电视“广告”画面:先见一朵花,然后花心变成一块金灿灿的大元宝,要学生猜出“富贵花开”的意思……以上内容可以分别放进CAI课件中,使内容与活动形式紧密配合,运用自如。学生在看影视,思问题,猜答案的过程中,无一不得到美感熏陶,乐的享受,他们高兴地说:“这样上课真有趣,我们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学生的反馈信息,说明这样的语文活动课是上得成功的。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课确实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模式,属“大语文教育”的范畴之一,是常规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已初步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了使语文活动课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我们认为,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具有“精巧性”、“针对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探究    下一篇:激励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