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作文走向生活的真实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新河镇中学 施冠中
摘 要:作文教学失去生活的真实的时候,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理应认识到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写作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让生活的真实在其中沉淀,更应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本我的资源以及率真本色的地域资源,让生活的真实渗透到这些资源中,从而让生活的本真走进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   资源 生活的真实    积淀 渗透
 
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纷纷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历史文化,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写作教学的尴尬:生活的失真
1、写作教学的弊端: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训练体系序列化,为了落实作文基本功训练,形成了一套较为僵化的训练序列;二是指导形式程序化,就写论写,“先读文提炼写法,再模仿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三是写作内容窄化,局限于教材这个本本,局限于课堂这个空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文时间。由于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忽略了学生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的生存空间,忽略了周围可资利用的各种作文资源,作文教学显得捉襟见肘。再看看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假话、空话、套话极为普遍,总分总的文章结构,独立完整的叙事框架,写人总是赞扬,写景老是表达热爱家乡,内容雷同,表达方式模化,抒发的情感一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精心命题、悉心指导、苦心改作,学生常常记、周周写的结果竟是这样,确实令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尴尬。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我”是作文的灵魂,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我”生活的环境是作文的源泉,沟通作文与生活是作文的根本。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陷入了迷乱。
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生活是第一性的,创作是第二性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过程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提供了寻找作文之源的途径。作文里往往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所以作文教学综合性特别强。这就要求必须综合考虑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内与课间、课外之间的关系,综合安排作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与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确实,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不单纯地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利用活动诱发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能促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作文。
二、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生活真实的积淀
课外阅读和丰富的读书活动能增加作文素材的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同样都是最真实生活的积累,获得间接经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把别人最真实的生活的沉淀融化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当中,这样生活的经验,素材,思想情感的倾向甚至对于生活的感受都已经不知不觉的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用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读者文摘》《意林》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也能增加作文素材的积累,如词语竞赛,成语接龙,读书会,课本剧,诗歌朗诵会等,这些活动同样给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生活真实的沉淀都在其中默默生成。
三、写作教学中资源的利用:生活真实的渗透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作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的真实中去提高写作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
1、 老师本身是珍贵的写作资源,是真实生活的引导者。
老师作为写作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学涵养都是学生写作过程中丰富的资源,它们能够影响着学生作文的情感倾向和人生价值观,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成和建构。所以老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开发自身在写作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单元后,应文本的要求开设一次作文课,写景的文章对当时初二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只有立足于模仿,除了找很多的名家的写作例文外,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同来完成一个写景片段,并在之后出示教师自己选择校园小景写的一篇文章《校园的清晨》。这样,学生一下子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在拉升,并且模仿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作文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作文实际上就跟老师一样离他们很近,也明白了作文其实就是来自于生活,写的就是生活。
2、学生是最有力的写作资源,是真实生活的参与者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我们忽略了了这种“生本教育资源”我们从写作的角度看,学生的经验,情趣,生活经历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所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无一不折射在他们的习作中。如过写作是个戏剧大舞台的话,学生们理应是舞台上的梅兰芳而非是跑龙套的小角色,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放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去写真实的有情感的作文。
笔者作过尝试,设计“编辑作文文集”活动如下:
活动目的
1、树立语文可以时时学、处处学的意识,培养大语文观。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兴趣、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积极性。
3、能够体验成功。
活动准备以及设想
布置学生整合自己的作文集子,选择自己在初中三年所写的优秀的作文,日记,或是收集到的美文佳作,,做到规范统一,对整合的文集做以下要求:
1、要有封面设计。
2、给自己的文集拟一个题目。
3,文集要有前言。
4、收集的文章能多尽量多点,不少于7篇。
5、设计好自己的文集,让自己的文集美观整洁。
活动步骤
1、老师导入:各位同学,回顾我们初中三年,我们写了很多的美文佳作,当中承载了我们多么美好的记忆,生活的拾贝都收集在我们的作文日记当中,今天我们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生活拾贝的收集成就。
2、同学们上交设计编辑好的作文集子。
3、谈论在收集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整个收集的过程。
4、谈论心得体会
5、对每个同学的作文集子进行讨论和评价
6、老师肯定每位同学对这次活动的付出,作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珍惜本次的劳动成果。
7、布置作业。写一篇以这次活动为中心的作文。
活动效果
锻炼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首先是 选择能力,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是课改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在作文集子的创编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以极大的热情,参考优秀的作文集子,翻阅读书馆的大量的资料,探讨作文集子如何编辑,结构如何,内容的选择怎样,并对作文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期间,大量阅读优秀的美文佳作。为他们的选择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分门别类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其次学生还发展了再度创造的能力 ,收集编辑作文集子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作文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文章的选择有一部分是学生的创造,有一部分是选择的美文佳作,在收集和选择的时候,学生们为了让自己的作文集子趋向完美,他们会进行文章的再度创作,重新的 布局谋篇 ,挑出错别字。且还要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非常好的名字,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无形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当其他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写作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最后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作文集子的展评会上,学生们拿着自己精心编辑的作文集子的时候,当他们讲述编辑过程的时候,当他们高谈自己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当他们听到同学和老师肯定的赞美后,那种激动和兴奋无与伦比。我想自此,学生们对作文的兴趣应该是有不少的提高,事实也证明,这次活动后所布置的作文,质量是空前的高,这一活动的展开,  它的价值远不止是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增强了作文的能力,它给孩子们的启迪是丰富的,给我们语文教师留下的思考也是别样的。
3、地域文化是率真本色的写作资源,是最真实的生活所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笔者的家乡 —— 新河,虽然并不是一个大城市,但是也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文笔塔,戚公祠,寺前桥,长屿洞天,崇国寺,披云山等也是山清水秀,富有韵味.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青山、蓝天、白云间,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学生学着观察、试着感悟,他们发现着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正如以下这堂作文课,他们亲自领略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亲自感受了家乡的深沉的文化底蕴,自然他们想把这一切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在作文课中敢于说故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作文课的一个目的就达到了。他们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许多的疑惑,好奇心驱动他们去询问师长、去查寻资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而这时初中学生最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科幻读物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如寺前桥.存谷寺的美丽传说,牛击鼓,蒲华剃头的民间故事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自然作文课的效果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也就有文字可写了,不再出现”无米之炊”的现象了。通过一堂“自然课”的学习,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最最真实的生活中,自然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也比以前要好得多。
设计“礼赞新河作文课”活动如下:
活动目的
1、了解家乡的山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树立语文可以时时学、处处学的意识,培养大语文观。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兴趣、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积极性。
活动准备以及设想
1、学生实地参观寺前桥.,戚公祠.文笔塔等(课前准备)
2、播放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图片、影片剪辑等),教师介绍寺前桥.,戚公祠.文笔塔的来历,介绍戚继光的传说和戚夫人坚手新河城的传说,并欣赏图片.
3、品读经典诗歌,欣赏写家乡的一些诗歌。
4.收集新河的一些有传统特色的东西,在活动的时候交给大家一起分享。
5学生自主收集些家乡的人文风情类的文章,为写作提供素材。并且课后作文。
 
活动步骤
老师导入:碧山绿水、钟灵毓秀——新河是个文化大镇,不必说古老优美,小桥流水的寺前桥,也不必说有着美丽传说的戚公祠,更不必说玲珑剔透的文笔塔,单是那小小的、钟灵毓秀的披云山就让人流连忘返。优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新河。生我于斯,养我于斯,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母亲——家乡唱支赞歌吧。
1.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一同去参观披云山,寺前桥,以参观游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很多同学带着自己的照相机拍了很多优美的风景照。
(2),老师在同学的游览过程中介绍披云山,寺前桥的一些传说故事。
(3)鼓励学生回家去收集一些关于家乡传说故事以及一些名胜古迹/。
2播放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图片、影片剪辑等),由学生来介绍新河的各种名胜和传说。
(1)同学:讲述了“戚夫人坚守新河城”的故事。
(2)同学:讲述“牛击鼓”的故事。
(3)同学:讲述了“存谷寺”的传说。
(4)同学:讲述了“魔术师石宝塔”的传说……
很多学生都争着来讲述关于新河的故事,气氛相当不错。很多的传说故事都是第一次听说,学生显得很有兴趣。
3.由老师通过幻灯机出示一些关于新河的诗歌,并和同学们一起来背背记记。由于是关于自己家乡的诗歌,学生们特别感兴趣。朗读时候的劲头很高。
4.学生交流收集来的关于家乡的人文风情类的文章,为写作提供素材,做好准备。
5.课外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活动效果
每位同学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积极的把自己所收集到的关于家乡的传说故事用优美的语调讲述给全班同学听。并且也很有趣味的和老师一起朗读了诗歌,和同学扪一起分享了自己手中的资料,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的题材
 
 
学生是真实生活的参与者,老师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学生的作文来自他们对于这种生活的积淀,感悟,这样的作文写出来,想来定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相信通过我们的语文老师,,通过对作文素材的积累,通过对我们身边种种资源的利用,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立足于生活真实的作文课,我们的作文定能够做向生活的真实,同时也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9月
2、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8月
3、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7月
4、王松泉:语文教育研究,海南出版社,2003年 7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做人与作文比翼齐飞    下一篇:让阅读课羽化成蝶——浅谈游戏在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